中新网6月1日电 1日上午,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摄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邢台沙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和传统村落普查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百余人出席。参会学者表示,在有些省、市、县中普查工作受重视的程度并不均衡,呼吁及时出台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规。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财富。2014年4月,冯骥才发起了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摄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该工程的重要参与者、郑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程自启动后,各省都在积极响应,做了大量工作,普查得出不少成果。
“河北省算做的比较好的一个省份。按照普查任务,河北省只有39个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任务。但是在工作过程中,还又抢救发掘出160个传统村落,在全省形成了古村落保护的热潮。”郑一民认为,这是可喜的现象,“不少志愿者、老同志都放弃休息机会去走村串户。”
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北省在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中采录的文字资料已达500余万字,拍摄图片资料21万余张,在当天的会议上,还有守护传统村落的村长讲述保护体会与经验。不过,郑一民也提到,普查工作虽然进展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央对此事很重视。但到了地方上,在有些省、市、县中普查工作受重视的程度并不均衡。”郑一民表示,有些地方仍然以经济为主,认为文化比较次要。郑一民同时呼吁及时出台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规,“在乡镇一级,老百姓要拆旧盖新也算合理,干部们比较苦恼这个度该如何把握,或许也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出台,推动普查工作有序发展。”
同时,郑一民透露,接下来的工作仍将按部就班的进行,冯骥才主席对此事也非常重视,曾就此前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他进行过多次交流,“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书房,深入前沿,加入到普查工作中来,推动这项工作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