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花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长城与大运河,都是“繁体”工程,都是生生的用人力,在地球上夯筑凿挖出来的奇迹。人类的伟大之处,便是动不动就能创造出来令人惊诧的奇迹来。若是说到大运河,总是最先想到隋炀帝杨广。也许,年幼时读的连环画,便是他昂首立在大运河上的龙舟里,指点江山,额前遮着珠帘冕冠。也许,是他在开凿运河的间隙里,亲自到我们河西的张掖来西巡。
民间相传,隋炀帝为了下江南,遍寻江南美女而开凿大运河。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信的。民间的诙谐和调侃,适合皮皮毛毛的小事情,放在大运河上,显得狭促。
运河自然很早也是有的,但不畅通,一截一截的。一个繁荣的社会,需要更加强大的畅通无阻的运输渠道才能够支撑,这大概是隋炀帝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大运河的想法。
当隋炀帝主持开凿疏浚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的时候,我们河西有个部落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沙漠中的一座城池,也在城外围城筑渠引水。被围攻的是一座富裕的城,财物粮草甚多,但兵力甚为薄弱。围城者修筑渠道,引来河水淹城。但老天帮忙,落了一场霜,奇冷无比,河水冻住了。河西的寒冷天气,半年也是有的。耗不住,攻城的人便让河水改道,渴死了一座城。现在,我们还能找到那座风沙掩埋的残败城郭。得胜的部落,总是降服不住自己的内心,四下里频频骚扰邻居们,抢点儿东西,抢点儿地盘。远在中原的隋炀帝,得到消息大概也是很不自在的。而大运河,正在一点一点汇聚合拢。
大运河逐步南北连通的时候,契丹的高头大马,在古道上响起蹄音,不断骚扰入侵。边境之地,茅屋少了炊烟。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得以安宁。
大运河,开辟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又从板渚引黄河水经过荥泽进入汴水,从大梁以东引汴水进入泗水到淮河。又征发淮南的百姓十余万人开凿邗沟从山阳入长江——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岸上的杨柳渐绿之际,西域吐谷浑再次寇犯隋朝边境,贪地荒民,掠夺财物。隋炀帝大怒,立即刀兵相见,保全黎庶。他的西巡,完全是为了征服吐谷浑。隋炀帝喜好修造工程,但打仗也很厉害。大业五年五月,他突然围击吐谷浑,大捷。然后从祁连山一路跋涉,到我们河西,威震四方,震慑了厮打的几个小部落,驻扎张掖。
隋炀帝西巡,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此次西巡,耗时六七个月,从青海走到我们的河西走廊。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这样的事情,和开凿大运河一样,意义重大。自此,他彻底清除了边境之侵扰,疏通了丝绸之路的障碍。大概,他是喜欢水路和陆路都畅通无阻的皇帝。国家的繁荣,需要有畅通的路途来支撑,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不然,大运河带来的繁荣和财富,指不定被人惦记上而夺之。
还依稀记得幼时看过的连环画:大运河上,舟船浩荡。两岸烟柳堆砌,薄雾迷离。河上船来船往,顺流而下的,逆流而上的,船头立着临风把酒长袍子的人。还有小而尖的窄舟穿梭,弓着腰撑舟的人,身影枯瘦。繁忙的运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侧耳细听,似乎薄薄的纸页里能传来人声鼎沸的喧嚣声。繁华的场面里,并不繁琐狭促,却是一种很从容的优雅富足。一条运河,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出来的伟大工程,虽艰辛,却也带来富足繁华。
这,大概正是隋炀帝所期盼的。他主持修造大运河,是他的统一的布局和考虑:国要富,民要强,边疆要震慑。
隋朝,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大运河的畅通,使得隋朝府库中积聚了数量庞大的粟米布帛。老百姓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对于国家,亦是同理。后人评价隋炀帝好大喜功也罢,喜好征战也罢,开凿运河劳民伤财也罢,在他的心里头,大概是有着富国强民的愿望吧?大运河,是足以安放着他雄心勃勃的灵魂。
长城用来保护疆土的完整,而大运河,则能让国力强大昌盛。而这两样,相辅相成,都是繁体的,沉重的,却也是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精神不朽的象征。
如果说,茶马古道是一首婉约的小诗,而大运河,则是一部长篇巨著,每读一页,都能感受到一种浩瀚和震荡。隋唐以后,大运河沿途成就了许多万商云集的繁华之地,商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商市云集,店铺毗连,都由大运河而生。而文人雅士则喜欢运河沿途的塔影,石桥,烟柳,还有一路画卷一样遍布的古镇,真个儿赏心悦目。而漕运,更是把运河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大运河上承载的,是调运粮食的重任。唐代,杭州倚借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通商口岸。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和商业极度繁荣。
唐朝时,除了利用大运河漕运公粮,使得两岸官办粮仓集聚,国力充足之外,还在高原边境上开设了几十个茶马互市。最强盛的时候,唐朝蓄养着七十万匹战马。数量庞大的战马也是要吃粮食的,这么多的粮食,就是从大运河上源源不断调运来的。自从隋炀帝亲征青海之后,设置了西海郡,为后来唐朝进入青海河湟谷地的商业贸易打下了基础。而大批军马通过茶马互市涌入中原大地,为唐朝的强盛提供了军事保障。盛唐的强大,在大运河的水声云影里荡漾。
唐朝的繁华,是建立在一个有敌情意识的基础上的:我富有,但我也有血性和禀性。强大的军队,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下去,日子富足下去,敌人来抢,必然奉陪到底。大运河带来的富庶,依附在善于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之上。
唐朝肥硕,是因为霸气张扬。宋朝的瘦,倒不是皇帝的那笔瘦金体,而是夹在契丹和西夏以及辽金之间,夹瘦了,瘦得没有血色,黄蜡蜡的。宋朝由于大运河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和商业无比繁荣,宋朝在当时可谓超级富国。一旦富足到了令人眼馋的地步,就会被惦记和算计。
比起唐朝的大气浩然来,宋朝是有些窝囊的。因为富足,宋朝喜欢过温软高雅的艺术光阴,喜欢贵族式的情调。因为过于宽容柔软,缺少尚武凛冽的精神。重文教,抑武事,宋朝安逸自足,并不善于培育军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拥有财富和国力强大并不相同。富足中的宋朝,没有强大国防作后盾,显得仓皇。敌人来抢夺财富的时候,急急忙忙发出诏书,千里迢迢征求战马。那种仓皇之间对战马的饥渴里,能感受到瘦瘦的紧张的顾头不顾尾的宋朝,没有防范意识的宋朝。是的,大运河带来宋朝经济的强大繁荣,大运河养出优雅从容,却没有养出血性来。没有强大的军队保障,财富才会被敌人盯上不放。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宋朝只有前者,而少了忧患意识。那时候,大运河大概是哀伤地流淌着。
唐宋之后,大运河依然是繁忙的。沿着运河,遍布名城古镇。大运河的水滋润着一座座古镇码头,滋润着河岸杨柳草木。商贸往来,船舶载运的民风民俗,官僚贵族,平民百姓,都在运河的水面上繁忙,日积月累,运河文化积淀了深厚悠久的底蕴。史学家说,大运河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这些荣耀的背后,是一条沉默的运河,载负着沉默的爱。
岁月苍茫而去,大运河的水声依旧响彻在光阴深处,还在哗哗地涌动不息。姑且不说大运河是开凿最早的古老运河,有着辉煌的光芒,也不用说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显赫之极的运输渠道,单单说大运河留给我们的思考,就足够盛大了。大运河流淌的不是河水,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纵马奔腾的血液。大运河承载的,不是帆船,是我们这个民族坚韧不拔负重前行的性格。古人开凿的不是一条河流,而是中华民族崇高的创业精神,是古人的勇气和信心的彰显。
大运河,流淌着一种不懈奋斗的精神。大运河,是繁体的清韵和深厚。大运河,没有风花雪月的柔弱,有的,是浩气长存的气概和繁荣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