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径舟 边思玮
2011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湖北荆州的楚式漆器逐渐声名鹊起。
“从最近几年我们参加的各类非遗展会来看,楚式漆器非常受欢迎。2012年,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楚式漆器和江汉平原皮影戏代表湖北非遗参加了展览。”湖北省荆州市文化局局长贺洪文回忆,当时,不仅供销售的漆器被抢购一空,连展出的展品也被悉数买走。
“楚式漆器很有市场,但我们的产出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荆州市非遗中心主任赵玉春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的生产规模有限,并且楚式漆器的工序比较繁杂,都是人工做,现在技术熟练的工人不到20人。”
2012年,在荆州市文化局的支持下,荆州市非遗中心开始与当地的职业院校——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创设荆州非遗技能传承基地,并开设了非遗课程,在将非遗传承人聚集的同时,也为培养非遗接班人提供了条件。除了创办并扩展非遗传承基地外,荆州市非遗中心和传承人也在楚式漆器的器型方面做文章:在扩充古时漆器复制品的同时,将原有样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二度创作,以丰富器型,满足不同需求。
“我们制作的楚式漆器多是固定器型,是用传统的工艺复制已经出土的器物,主要以荆州博物馆陈列的1.5万多件楚式漆器为原样。”赵玉春说,“除了复原传统器物外,我们也在琢磨怎样将漆器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比如出土的鸳鸯盒,楚人用以陈放小件物品,我们准备将砚台镶嵌其中,变成文房四宝,不用的时候,合上盖子,还可当作家用摆件。”
和楚式漆器能够装饰人们的生活一样,通山木雕的日渐红火,也是因为人们对于家具装饰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手工制作、具有特色的精良家具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高。
“去年我们的收入有三四百万元,今年预计会更高。”熊家木雕厂的通山木雕传承人熊宝杏介绍。熊家木雕厂是典型的店、厂分开制作,店里主要用于展示成品和简单的制作,而距离店面不远的一处院落就是进行画样、雕刻、上漆、贴金箔全过程的手工木雕车间。
“这个屏风的花式虽然复杂,但是线条比较顺畅,这就是机器雕刻的,相比较手工的,能一眼识别出来。”熊宝杏指着一个雕刻了繁复花样的屏风说。通山木雕如今供不应求,手工雕刻需要数月,于是便引入了机器雕刻,生产出来的产品提供给对手工制作不作要求的顾客。“但是所有的花样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并手绘的,还可以个性化设计。”熊宝杏说。在木料相同的情况下,手工雕刻的通山木雕家具附加值高,有的能够卖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而机器雕刻的价格就比较低,一般日常使用也足够。
尽管市场行情尚好,但熊宝杏觉得木雕厂要发展还需要走很多路。比如希望能够在县城甚至到省城武汉开店;学徒大多是受父母之命来学习的,希望将来有自愿从事手艺传承的徒弟。
而如何让通山木雕获得更好的传承,通山县文体局局长陈世德有更多的思考。他坦言:“通山木雕作品都比较大,不方便展览展示,我们正在计划设计和制作一些小的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一定要将通山木雕的名声打出去。”
和通山木雕的“大手笔”不同,在黄冈市红安县,非遗项目是靠小取胜——红安大布和红安绣活成了“好搭档”,共同开辟出一条非遗面向市场求发展的道路。
一条围巾、一套床品四件套、一个绣花钱包……看到这些精美的生活用品,才发觉非遗也可以精致又极具特色地出现在生活中。
红安县文化馆馆长刘伟是这些红安绣活钱包的设计推广者之一。2012年,红安举行了红安绣活的设计比赛,最终设计出了这款钱包,在淘宝网上线销售。“我们现在的生产需要多部门联动,开辟外部环境,让更多的大学生帮我们出点子。”红安县文化馆吴建斌说。
而红安大布也成立了红安大布纺织协会,不仅常年组织培训,还与科研机构对接开发围巾、床品四件套等产品,积极与市场对接。目前,红安大布和红安绣活已经与武汉纺织大学进行合作,共同为两个非遗项目的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