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学者:
大运河申遗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大事情,我有幸与各位从开始时便关心并参与了这个事情。在座的有许多老朋友、老专家,申遗成功大家都很高兴。我知道开这个会议,从北戴河专程赶回来参加会议,来看望大家。会议发个倡议,目的是把申遗以后的工作做好,我表示拥护。在此,我讲两点意见。
第一,以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视角,才能真正认识大运河的价值。
大运河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创造。自然的河流是人类的摇篮之一,有了河流才有了人类。大运河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一旦创造以后,就有了人文和自然的成分,既是一个自然的环境,又是一部人文的历史。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意义深远,不光在我们国家,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全世界。在这件事情上,扬州功不可没,连续召开了七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每年一次。只要时间安排得开,我基本上都出席了。2007年,我在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市长论坛讲话中,重点讲了运河和运河两岸的城市的关系。运河沿岸城市,有的是在运河开拓之前就有了城市,有的是运河开拓以后催生起来的新兴城市、港口城市。不管是在运河开拓之前、还是在运河开拓之后建立的城市,都毫不例外地受到运河哺育、滋养,运河之水和两岸的居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生活在运河的环境之中,运河之水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之中,运河承载着他们的未来与希望。因此我说,运河对于这些城市来说,不是生母,便是乳娘。这篇讲话引起了与会运河城市市长的共鸣,特别是一些国外市长,如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等很多市长。他们说,我们也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运河边,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运河跟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确实如孙部长所言,运河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啊。他们表示,中国人对运河这么重视,给他们很大的启示,应更自觉地将运河保护纳入城市的发展之中。
我们到底怎样来认识运河的价值。如果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热情、重视不是建立在真正认识的基础之上,它带来的后果可能比不重视还要严重。如果你没有真正认识它的价值,你所谓重视的目的就会产生偏差,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错误的各种措施,那种措施比不重视还要带来严重后果。我在文化部当了十年部长,后来当中国文联主席,深深感到,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伟大的成就,它都是政府行为;对文化遗产的某些严重的破坏,往往也都是政府行为。个人的破坏一般是个案的、局部的,大面积的破坏往往是政府以开发和建设的名义进行的。只有真正认识运河的价值,我们采取的各种措施才能到点子上。否则,所谓的“重视”,无非是包装、打扮,招商引资,甚至“打捆上市”之类。对于文物,我是外行,我在当部长期间懂了一点,是向专家们学习的。我从谢辰生、罗哲文等老专家们那里学到一些文化遗产知识,得到很多启发和教益。
大运河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态环境。所谓生态环境应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加上人文环境。如果只有自然没有人文的话,环境再好,也是处于蒙昧阶段的状态;如果没有自然光有人文,也不能叫做完美的生态环境。运河对我们的启发,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创造这种新的生态环境,并且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应该怎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直到现在人类从来都没处理好。过去,人是自然的奴隶,生产力非常低下。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就会觉得,我可以飞上天,我可以到大海去,我也可以制造很多东西出来,人类在那个时代自我膨胀非常厉害,因此就产生了一句话“征服自然”。在经典著作中,包括传统的辞书中对生产力的解释,都说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人类最狂妄的表现之一。而运河不是这样的,运河是人在对自然认识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发展形成的人文工程。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体是东流入海,唯有大运河是从南至北把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几大水系串联起来。它并不是破坏自然,而是在自然的基础上顺势而成。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运河关系着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是我们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珍惜它、爱护它。
第二,以历史与未来相衔接的思路,才能够真正认识我们所从事的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个世界变化是非常大的,尽管还有贫困地区,但总体上讲,物质像泉水般地涌流。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拿起手机,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而且可以看到视频,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这样物质非常丰富的前提下,交通、信息十分便利的情况下,人们觉得生活并不那么自在,总觉得过去那些在我们血液当中比较温馨的东西正在悄悄地流逝。我们不但离我们的祖先越来越遥远,我们和我们的左邻右舍也越来越遥远。我们到网上去寻找网友,在虚拟世界里和一些虚幻的东西搞得火热。而恰恰相反,我们跟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和家人,和邻居反而疏远了。要清醒地认识我们的时代,就必须把历史与未来相衔接起来。我们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无疑是非常伟大的,科学的发展使世界从工业革命时代走进到信息社会时代。这个时代有巨大的成就,科技创新的成就,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登上月球,探索其他星球;同时又是一个问题甚多的时代,伟大与卑劣、美丽与丑恶、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这也许是个过程。人类要走向现代化,中国要走向全面现代化,我们不能回避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对它有个清醒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当中,我们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呢?它不只是一种个人的爱好,而是一代人的责任。其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如果说我们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不把一些应该保护的东西给它保护好,那么我们一切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有一次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去,沿途已经很难看到像样的古木、大树了,往往是一片片的经济林,长几年就割下来卖掉。家乡是什么概念呢?家乡无非就是几棵老树、一口水井。现在家乡祖宅的房前屋后,没有老树了,1958年大炼钢烧了一些,后来困难时期又砍伐了一些。面对这样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清醒的头脑,需要有忧患的意识,我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更应该这样。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是坐冷板凳,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遥远的过去、我们的祖先,几千年过去,很多东西都湮没了,文化遗产是我们和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其实不仅是与祖先沟通,而且更关乎未来,我们会更加清醒地明白,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们追求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这个未来不光是繁华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温馨的、含情脉脉的,不应该是冷漠的、无情的。对于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得到启示,从已经非常难得的遗产当中受到感染,就像我们多年后回家,远远还能够看到门前那棵老桑树、老槐树。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很让大家心潮澎湃,我们都应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中国梦的问题,它的硬指标有两个,一是建党一百年,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二是建国一百年,全面实现现代化。这里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还有许多的难以用数字表达的指标。中国梦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景紧密相连。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期望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期待着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的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面,它究竟对我们的子孙和未来有些什么意义?我想把这个问题想通了,困难再多,我们都会矢志不移、初衷不改,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所做的一切,终究会成为历史,终究会由我们的子孙来对它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