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魏积军:裘派花脸大器晚成

2014/4/29 10:17:12 点击数: 【字体:

 

魏积军:裘派花脸大器晚成

 魏积军在新编历史戏《强项令》中饰演董宣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京剧《强项令》中正气凛然的董宣,由国家京剧院裘派花脸魏积军演来,更觉威严有加,让人从浓墨重彩的脸谱背后,察觉到那刚正不阿的浩然之气。日前,《强项令》来到河南洛阳演绎洛阳令董宣的故事,魏积军的演出除了声腔之美,又平添了几分历史感。

  几度险些与京剧失之交臂

  魏积军是中国国家京剧院著名裘派花脸演员,他的表演文而不温,火而不燥,刚劲中透着几分儒雅。这样一位富有个性的高水准演员,却曾两度险些与京剧失之交臂。

  魏积军的父母都是成都京剧团的演员。近水楼台先得月,魏积军10岁时就开始跟着京剧团学习、练功。也许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1975年,魏积军在一次练功时不慎摔断了左臂,这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中断了魏积军的幼功。“现在我的左臂还是伸不直,都是当年留下的旧伤。”他边说边伸了伸胳膊,微弯的左臂和表情中隐约的遗憾不免让人想见,当年的受伤带给他多大的打击。

  然而魏积军与京剧的缘分,并不是一次受伤可以斩断的。1977年,西昌京剧团(现已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京剧团)来成都招生,亲友们都希望魏积军能够去参加考试。可他过去练的都是武功,并未学过演唱。“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花10天学了一段唱,就去考试了。”而突击恶补的《平原作战》中“霹雳一声春雷响”一段,竟成功打动了西昌京剧团的老师。于是14岁的魏积军顺利入团,随团边学艺边演出。背井离乡,又要学戏演戏,这对于一个14岁的男孩来说,孤独艰辛可想而知。“当时团里演出非常忙,我虽然很想家、很想父母,但是每年也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待不上多久就又要离开。每次离家回团,我和家人都是流着泪分别的。”魏积军说。

  魏积军为了学戏,忍受着练功的辛苦、忍受着与家人离别的孤寂,可换来的却并不总是美好。

  1985年前后,适逢社会转型期,京剧市场也受到大环境冲击,被刚刚在全国流行起来的歌厅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演员也总要食人间烟火,魏积军无奈之下留起了长发,组建了乐队,到歌厅驻唱。“当时在歌厅唱歌非常赚钱,但是我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终于在1995年,魏积军考入国家京剧院,从四川来到了北京,在歌坛漂泊多年,又重回京剧的大本营,他心里扭着的这股劲,也总算是顺过来了。

  不怕吃苦,大篷车就是舞台

  魏积军从小就有股韧劲,不怕吃苦,再简陋的环境也坚持练功、演戏。“我十四五岁那会儿出去演出,都是自己带行李,全团的人分坐在两辆老解放车上,每辆车上二三十人,在乡间巡演。乡村里没有像样的舞台,经常是找辆大篷车就当做舞台了。”魏积军说起当年神采飞扬,那个年代赋予他的,是抹不去的坚韧和激情。

  上世纪80年代,魏积军一次偶然间从CD中听到裘盛戎的声音,便被深深吸引住了。经过多番联系、介绍,1981年,魏积军终于如愿以偿地拜在裘派名家方荣翔的门下。

  “当时我在西昌,方老师家在济南,路远不说,还没有直达车。”魏积军只好先坐火车到成都,再从成都换车到郑州或者宝鸡,最后再从郑州或宝鸡辗转到济南。以当时的车速,每次路上都要花上几十个小时。“我到了济南就住在方老师的办公室。现在想起来挺辛苦,不过当时为了学戏,我一点也不觉得疲惫。”

  魏积军1995年前后到了北京,而方荣翔早已斯人已逝,于是国家京剧院为魏积军请来了另一裘派名宿李长春。当初跟方荣翔学戏主要是学唱腔,而在北京拜了李长春,魏积军则要唱、念、做、打全面发展。“跟李老师学《坐寨盗马》那年我已经39岁了,我小时候胳膊受过伤,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工架戏,这个年纪才开始学,压力非常大。”为了达到老师的严格要求,练出漂亮的工架来,魏积军每天都要比老师早一个小时到排练场——压腿、踢腿、跑圆场。李长春感动于他的勤奋和坚毅,每天都和魏积军一样换上练功服,身体力行、亲自示范。当时正值三伏酷暑,学戏的3个月间,师徒二人几乎每天都是汗流浃背,里外三层的练功服常常被汗水浸透。

  韵味醇厚胜于掌声雷动

  净行的声腔刚劲有力,表演风格常常大开大合、略带夸张,很容易要下“好儿”来。魏积军有着极佳的嗓音条件,也明明知道唱到哪里稍微过火一点儿,观众反应就会更加强烈,然而他从不这样做,“与热烈的剧场效果相比,我更追求合理与适度,追求内涵与回味。”这是魏积军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老师们对他的殷切希望。

  魏积军宗裘派,但是他对流派的理解很灵活,也很清醒,深谙触类旁通、博而后精的道理,他深知内涵与回味来自底蕴和积淀。“《长坂坡》的曹操是袁世海先生的路数,但是我也演;朱旭等老艺术家演出的话剧,我也喜欢看。凡是对塑造人物有帮助的东西,我都愿意学习借鉴。”魏积军在京剧《慈禧与德龄》中饰演荣禄,处理人物去世之前的一段念白时,他就借鉴了话剧的元素,“我一道白,自己首先感动得声泪俱下。我并没有用什么技巧或高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但是我念完,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魏积军敢于挑战,在去年国家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洛水伊人》中,塑造了曹丕的形象。这个人物与曹植、甄宓都有情感矛盾、都有对手戏,人物形象非常丰满,大可以用夸张的艺术手段来表现,加强剧场效果。然而魏积军最终还是选择用内敛的手法展现曹丕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熟读了剧本,曹丕共有3次大笑,我经过揣摩把它们概括为哭笑、怒笑和惨笑。我觉得把这3次凸显人物情绪的笑把握好,这个人物的情感轮廓就勾画好了。”曹丕身为帝王,不可能浅薄张扬,从细微处着手,含蓄地表达,这一处理手法本身就与人物的心理契合。

  经过半世的波澜,魏积军的内心平静而丰富,外化为艺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说他最近很闲,“闲”除了指工作不繁忙,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呢? (原标题:魏积军:裘派花脸大器晚成)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4-29)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