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南大教授:非遗不是实物 而是背后的技艺、智慧等

2014/3/20 16:05:22 点击数: 【字体:

  继去年“韩国泡菜”成功申遗之后,这几天韩国“暖炕”申遗又搅动了国人神经。最近一年来,重庆火锅、武汉热干面、南京盐水鸭纷纷和“非遗”扯上了关系,再加上这次“暖炕”申遗,不少网友大呼“奇葩”:“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有什么好申遗的?”甚至有人问,汤婆子、暖水袋、木炭炉、手炉、脚炉也能申遗吗?再过几十年,会不会我们吃穿用的物品,大多都变成了各种级别的“非遗”了呢?

  非遗项目渐趋“日常化”,这些项目究竟是如何遴选的,其内容价值又如何鉴定?针对这些疑问,记者昨日联系到非遗保护专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创始人贺云翱教授。贺教授解释说,我们提到的“申遗”,其实包括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两大类,物质遗产有实体存在,一目了然,争议性不大,例如已经入选世界级非遗的南京明孝陵、正在申遗的南京明城墙;而“非遗”部分是近年来关注度较高也是最惹争议的。

  “公众对于何为‘非遗’,要多补补课了!认为入选‘非遗’的都应该是天才的创造、稀世的发明,这也是对‘非遗’内涵认识得不够。”贺教授说,“非遗”不是指具体可见的实物,而是指一套技术、理念与思想,其中蕴含着独特的社会文化属性,韩国“泡菜”、“暖炕”并不是我们桌上吃到的那一碟食物、睡的那一张炕,而是其背后的技艺、智慧及标准。而南京盐水鸭,也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历史,在选料、加工的若干要求中,无形中蕴含了诚实、精巧的文化精神,这才是其被选中申请国家级非遗的原因。“不是任何一项饮食、器物都能申遗的,它必须蕴含着历史、文化与社会属性,能体现出各民族、地区的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日本、韩国对申遗特别积极?贺教授解释,“非遗”概念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由日本人提出的,在韩国也普及得比较早,并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过,我们对于中国的申遗工作也不需妄自菲薄,中国属于最早加入这个公约的国家之一。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等30个项目入选世界级非遗,已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不过,各种“申遗乱象”也亟需矫正。作家冯骥才就曾大声疾呼,“在不良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只重申遗,不重保护,在文化产业化的背景之下,不少文化产品为迎合市场,变得面目全非。”贺云翱对此也很痛心,“中国90%的非遗根本没有专家去研究。而在韩国和日本,政府、商业组织、社会贤达、普通民众都对本国的非遗保护热情十足,不少社会组织都会捐赠大量资金进行非遗保护。”因此,贺云翱呼吁,与其“韩国一申遗,我们就跳脚”,不如多付诸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与合力,真正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多下功夫。(原标题:南大教授:非遗不是实物 而是背后的技艺、智慧等)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14-03-20)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