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欧阳中石委员戴上眼镜,一笔一画地写下一个“德”字,这也是他心目中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质,“德,‘直’‘心’为德,就是一个人、一个国家要正直向上,追求美好的理想。从思想上要这样,行动上也要这样。”
8日,欧阳中石委员应邀与“老乡”——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对话。面对张志勇代表关于“今天,我们该传承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提问,欧阳中石委员首推的便是这个“德”字,“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崇德弘文’是第一步。要努力做到正直向上,绝不旁骛,凝聚在一起向前发展。”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欧阳中石委员每年两会带来什么样的提案,是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次,他坦言:“我是搞文化的,我最关心的始终都是文化和教育问题。”而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理解、研读传统文化的方式也与众不同——拆字。
“汉字是文化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提供给全世界的厚礼。”提起笔,欧阳中石又凝神写下一个“和”字,“‘和’太了不起了。要在字典里查这个‘和’,不是在禾部,在口部。为什么?这个字念‘hé’念‘hè’也念‘hú’。口是发声,它讲究的是内容可以不一样,但可以汇成一致,这就是‘不同而和(hé)’;如果你有一种声音,我发出另一种声音来应和,这就是‘hè’;‘hú’,比如打牌赢了就是‘hú’,都协调在一起了。所以,从文化上说,中国发展追求的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是可以有很多声音,但要协调、汇集成一种心愿来实现共同的理想。”
“还有‘信’,‘人’‘言’为‘信’。人说了话,一定是真实的、可信的、符合事实的。人若无信,何以立足?所以说,‘信’也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传统美德。”
不到一个小时的对话,在一个个汉字的拆解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呼之欲出。
而在欧阳中石委员看来,要理解、弘扬这些传统美德,学好汉字正是必要的功夫,“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说,我一直在呼吁书法教育进课堂,孩子们不光要练书法,而且还一定要重视书法文化,把文化放在首位,把认字、写字和用字结合在一起。” (原标题:拆字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