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团员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地的剪纸艺术。在常家坡村,老红军遗孀、84岁的闫奶奶家的窗户上、墙上贴满了各种漂亮的剪纸。团员们的到来让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她拿出自己的许多剪纸作品送给大家。在峰岭底村,团员们拜访了绘画功底深厚的李奶奶,她为大家演示了自己的绝活,并手把手地教大家画画。
非遗民俗调研团还在当地进行了两场演出。第一次演出是在常家坡村的古戏台上。这个明代的古戏台曾一度湮没在乱石杂草间被人们遗忘,如今在这儿演出,团员们有着古今融合的别样感受。调研团中,来自中央民族乐团的歌唱演员张向华等在戏台上引吭高歌,常家坡村的老支书在台下听得聚精会神。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团员们当晚又在村头的窑洞里为村民们带来了第二场演出。这一刻,精彩的文艺演出和欢声笑语成为文化青年与百姓心灵沟通的桥梁。张向华感慨地说:“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演出,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基层生活的质朴动人。”
一周多的时间里,团员们走访了多位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开展文化活动,参观考察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娄烦县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据一些村民介绍,过去村里正月二十三到二十五会举行各类民俗活动,如请爷爷、放铁炮、放架子火、转九曲、打鼓会、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等,但近几年这类活动越来越少了。民俗的落寞,伴随而来的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落后。“保障机制不健全和当地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非遗民俗调研团团长、中国交响乐团团委书记李国飞说。
据介绍,当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种态度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难能可贵。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水平虽然制约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但面对这片洋溢着乐观坚强、团结奋进精神的土地,大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明天充满期待。(原标题:基层非遗保护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