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尊古创新 平和简静——观李多宽书法

2013/10/18 10:18:30 点击数: 【字体:

尊古创新 平和简静——观李多宽书法

紫砂瓶刻字拓片(书法)李多宽

尊古创新 平和简静——观李多宽书法

临孙过庭书谱·局部(书法)李多宽

    好的作品,观之心动。

    当下书法美术展览层见叠出,令人如享餐宴,也让人变得挑剔,那些缺乏新意、缺少深度、缺失意境的作品容易让人一瞥而过,而最近在江苏美术馆的“李多宽书法展现场”,《归去来辞》、《书谱》、《秋兴八首》等作品让人驻足欣赏,《金刚经》流露出的淡定与禅意让人怦然心动。

    李多宽从事书艺,乃其余事,他全无因袭的心理负荷,无须以卖书维持生计、以工书跻身仕途、以善书博取社会名望,他就以这样超脱的心态来书写。正因于此,其书法风格和书写时的心态“自然平和”,“心”与“书”水乳交融,形成平和简静的气场,没有压迫,没有炫耀,令观者如沐春风,自如从容。

    李多宽生于河北,骨子里流淌着燕赵文化的坚韧质朴;求学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蒙养了名校文化的博大精深。因工作关系,他走南闯北,这些经历也形成了他艺术个性的宽厚包容。

    在江西工作时,他的早期作品有明显受王铎影响的痕迹,尽管今天看来,技巧上略显稚气,但是书法流露出的自信坚定,出手的果断流畅令人赞赏。对于展览的不藏“拙”,李多宽解释,要完整呈现自己习书的脉络。调任南京后,受吴越文化的滋养,他的作品打上了优雅精美的烙印。

    静、思、悟是从事书法创作的要素。繁忙的工作之余,小小书桌便是李多宽沉静于“思悟“的净域。他博览群书,在经史典籍中追本溯源,找寻人的智慧中潜在的悟性或是初悟之源,这是动功的地方。漫漫长夜,他在静中出动、动中入静的书法艺术世界中不断探寻。

    草书是他本次展览的亮点。书家常说,草书易得浮丽,而不易得深沉;易得精巧,而不易得练达;易得飞动,而不易得变化。没有人生的历练与书艺的积淀,草书难有境界。李多宽所临的孙过庭《书谱》,堪称他的代表作。《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合璧之作,是书法美学、艺术哲学的高峰。清代画家恽南田曾论临摹三境界,一临“犹为古人法度所束,未得游行自在”,二临“有弹丸脱手之势”,三临“与古人精神相洽”,“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从一临到三临正是不断地从形似神不似,到神似形不似并寻找到了“精神相洽”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李多宽找到了与古人“精神相洽”的共同点。

    李多宽所临的《书谱》以笔法而论,有中锋、侧锋、逆锋、藏锋、吐锋,篆笔、隶笔,无一无源,无一不变,结字各具姿态;章法看似散散漫漫,却能随遇而安,就在这平平淡淡之间,你却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美的风生水起。

    李多宽善于兼收并蓄,在江西、江苏工作之时,他虚心向工艺美术家们求教,熟悉并掌握材质与工艺,将书艺与瓷器、紫砂的质美巧妙结合,在烧制过程中,刻在瓷器与紫砂壶上的书艺不但没有折损,反而与器皿相得益彰,书法展上陈设的展品得到行家们的一致赞叹。

    这次书法展办得很简单。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一些纸张的边角料也被李多宽“再利用”,写了书法展品。再看其人、其言、其行,都如同他的书法,透出一种自然的朴素与简约。一次闲谈,问其何其简也?他回答:简,尚也。人如此,书亦然。

    书法是有“气质”的,犹如窈窕女子,若仅有标致的五官,精致的妆容,而没有内在的风华,很难楚楚动人。书法亦如此,技巧的炫目,是流于表面的华美,让人难免有千人一面,矫揉造作之感。李多宽个性洒脱旷达,他欣赏傅山的为人却不喜傅山书法的缠绕,他的作品中有钟繇古雅朴茂的风骨。江苏省美术馆馆长、书法家孙晓云评价说,他的作品有去掉浮尘的净气和充实弥漫的书卷气。

    远离尘世喧嚣,远离觥筹交错,习书对李多宽而言是一种修行,正是数十年的沉潜与简行,熔铸了他艺术的厚度与高度。

    翰墨情笃,艺路无垠,心广地宽。(原标题:尊古创新 平和简静——观李多宽书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3-10-18)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