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文学中不变的东西

2013/9/25 9:42:48 点击数: 【字体:

 

文学中不变的东西
书的归宿(漫画)徐鹏飞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羡慕今天的青年人,你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宽阔的可能,更好的条件。但也有些东西不会改变。我想说说文学中一些不变的东西。

  文学本身碰到危机了吗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精神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温习消化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我们所说的信息,究竟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呢,还是具有深度与品质的追求?视听信息能取代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吗?

  不,那是不可能的。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取得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精神资源,能够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失,只要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联没有改变,只要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文学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文化是存在的根基与理由,有这种文化,就有这种凝聚力,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就有这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爱心。黄鹤楼现在已不在原址,建筑材料也不理想,但是黄鹤楼仍然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原因在于崔颢与李白的诗。以为3D4D视听节目与网络音频视频能代替文学,那就是以白痴的聪明来取代文化与智慧。

  文学的成败标准是什么

  是什么,不必细说,我能理解各个不同的写作人有不同的追求:诗仙诗圣诗鬼、韩潮苏海、妇孺能解、一把辛酸泪、高屋建瓴还是自我拷问,我都按下不表。我这里要说的是,不能把发行量、版税收入看作唯一标准。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文学史的特点是看高不看低。当然我们个人常常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文学史盯住的是每个时期的大家名家经典作品,却不会对各个时代都有的二三流作家多加注意。不要过于重视印数,不要过于相信炒作。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价值。当然会有许多人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写作者,他们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其贡献。但是从长远看,从更重要的意义上看,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品位与素质,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史,是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与胸襟。我们写作者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恶俗化、碎片化、单纯搞笑、单纯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写诗的人心中应该有屈原、李白、杜甫、普希金,我们写小说的人心中应该有曹雪芹、蒲松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我们写戏剧的人心中应该有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文学创作不要跟风

  不要跟着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跑。要尽量维护文学这一行当的纯正风气。

  其实所有的伟大作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克隆的,鲁迅也是这样。一切都要与时俱进。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不是当世注定的,不是被任命的,也不是销售排行榜哪怕是获奖名单所能全部反映出来的。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鲁迅说,幼稚并不可怕,不腐败就好。

  写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我很欣赏网上的一句话:凡是把自己没有写出好作品的原因归咎于环境的人,即使把他迁移到日内瓦湖边的别墅里,他照样——我说的是他更加——嘛东西也写不出来。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云亦云的胡说八道,我希望我们的青年同行珍重自己的头脑,不跟着起哄。一句话,除了潜心写作,干咱们这一行的人没有别的法门。(原标题:文学中不变的东西)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3-09-2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