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在韩国光州召开第11次会议,审议来自54个国家和组织对“世界记忆名录”提交的84项申请。最终,被通过的54项文献遗产作为新增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3个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项目:保护具有杰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和自然遗址的“世界遗产名录”、关注口述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关注世界文献遗产的“世界记忆名录”。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与列入其他两种名录的遗产具有同等价值。
根据世界记忆项目的定义,文献遗产指的是具有信息内容和载体的一份、或有逻辑连贯性的一组文献(如一个集合、馆藏或档案全宗)。与“世界遗产名录”中宏伟的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现象不一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手稿、书籍、信件、绘图、乐谱、光盘、照片等,只要满足一定的文献价值,都有机会成为名录中的一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项目,旨在改变国家、政府、社区和个人重视、保护和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场所内的文献遗产的方式。该项目分为国际、地区和国家三级名录,根据申报文献遗产的地域影响力分别列入不同级别的名录。国际和地区名录,以及大多数国家名录都是两年评审一次。除名录以外,世界记忆项目还下设“直指世界记忆奖”,奖金为3万美元,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为保护文献遗产、提高公众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作出重大贡献的组织或个人。如,今年的“直指世界记忆奖”颁给了墨西哥非营利协会ADABI,以表彰其在文献保存、数字化与提高可接触性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教育与培训计划。
今年新增的54项文献遗产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手稿、图片、档案、碑文、条约、文件等。在数字化的今天,新文献的生成和利用已在转瞬之间,而文献遗产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事件,更是人类走过的历史。
文字遗产
由南美洲国家玻利维亚和古巴联合申报的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生平及著作文献集,包括这位古巴革命领导人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手稿,以及他在玻利维亚写下的战争日记。文献共计1007份,8197页,涵盖了1928年至1967年期间,格瓦拉创作的或与他有关的革命文章、散文、新闻作品、履历材料以及他与家人、朋友的书信。还有他本人参与或与他有关的十分珍贵的图片、影像材料。
亚美尼亚作曲家阿拉姆·哈恰图良手写的一系列乐谱也被收录进“世界记忆名录”。哈恰图良是前苏联最知名的作曲家之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最出名的是两部芭蕾舞剧的音乐《斯巴达克斯》和《加雅涅》。人们非常熟悉的那首热烈、狂放的《马刀舞曲》,便是选自后者。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评价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型的音乐家,他留给后人的音乐遗产十分全面,几乎涉及所有的音乐形式。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亚美尼亚民间色彩,给整个中亚的音乐教育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被收录的文字遗产还有《共产党宣言》手稿页面和写有卡尔·马克思注解的《资本论》,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作为第一夫人的演讲稿、音视频文件等。
图片遗产
由伊朗文档与外交历史中心收藏的一组1779年至1926年期间的伊朗地图集是其中的代表。该地图集为手工绘制,平版印刷,反映了伊朗卡扎尔王朝时期的地形。其中一幅地图长47厘米,宽44厘米,描绘的是由阿瓦士大坝连接的两座码头。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伊朗高原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是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南北走廊的连接处。该地图集是一份重要的研究文件,为研究西亚地区人口、自然、历史和文化地理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来源。地图还为西亚地区的边界线提供了参考依据,与现在的地图对比,人们会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对边界的影响,以及地域名的变迁。
名录还收录了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生前绘制的建筑图纸。尼迈耶是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他的作品多达数百个,遍布全球10个国家。此次收录的图集由8927份素描、建筑相册和技术图纸组成,除了用作建筑研究,许多图纸还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评价说:“这些原始的图纸极其罕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带有尼迈耶式的自由曲线和诗意,还揭示出建筑大师的工作方法。”
档案遗产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申报了班廷和麦克劳德发现胰岛素期间所有的相关档案,包括实验记录、药理分析、随手写下的灵感等。胰岛素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医学发现之一,给国际社会带来无法估量的价值。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发现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班廷和麦克劳德也因此获得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
19世纪末,在比利时国际目录研究所工作的保罗·奥特勒和亨利·拉封丹创立了一个新的国际性图书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大大提高了图书分类与检索效率,成为目前国际通用的多文种综合性文献分类法。二人当时所使用的分类检索编码和卡片也作为珍贵的文献遗产保留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经历过的最深重的灾难,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和流离失所。战后,致力于寻找在战争中死亡、走失亲人的国际寻人服务社(ITS)在德国北部的巴特阿罗尔森市成立。此次列入名录的档案包括与纳粹集中营、监狱、贫民区有关的材料,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命运,以及战争幸存者的文档。由于这些档案的保存,二战亲历者很快将不再需要四处口述自己的经历,这些体积庞大的档案足以成为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符号遗产
德国内布拉星象盘是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青铜盘,上面布满了蓝绿色的绿锈和用黄金镶嵌而成的各种符号。考古学家推测,盘子中间偏左位置的圆形符号可能代表太阳,与它相对的中间偏右位置的符合可能代表月亮,“太阳”和“月亮”被可能是恒星的许多小圆点包围。在盘边有两个后来加上的黄金制弧形物,标志了夏至和冬至之间的角度,盘底的弧形物可能代表的是银河。这块拥有3600岁高龄的星象盘是在位于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内布拉被发现的,它被认为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星象图。据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称,此星象盘展现了在尚无文字记载的时代里人类对于天文学的极大了解和高深造诣。德国提名委员会主席约阿希姆·菲利克斯·莱昂哈德说,这块星象盘证明了在青铜时代人类就已拥有对于宇宙关联的确切认知。
同时列入名录的还有缅甸曼德勒碑林。碑林位于曼德勒山脚下的一座佛塔外,被誉为“天下最大的书”。729块缅甸大理石碑围着佛塔,碑上刻有用巴利文刻写的全本三藏经文。石碑高1.5米,宽1米,厚0.13米,每块石碑都建有塔亭。碑林由贡榜王朝敏东王所建,1860年始建,28年后才竣工。当年,敏东王曾召集2400名和尚以接力的方式诵读经文,足足耗费6个月,才将这本浩瀚的“大书”念完。碑林承载的内容之多可见一斑。
【链 接】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299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中中国有9项,包括今年刚刚入选的中国侨批档案和元代西藏档案。其余7项分别为: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云南丽江东巴古籍、清代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本草纲目》以及《黄帝内经》。(原标题:“世界记忆名录”:文献遗产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