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说不尽的中国端午文化

2013/6/7 15:14:32 点击数: 【字体: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一些地方还将端午节称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节日。 第一,端午节来源于5000年前古人对夏至这一天文现象的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天文贡献。第二,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得出24节气,通过观察月亮得出阴历12个月份,然后将阴阳历结合,用干支纪年,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体现了这一古代发明。第三,端午还来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的崇拜,体现了天人合一、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端午赛龙舟体现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挂艾草、菖蒲,表现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端午是一个提倡孝和善的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第四,端午节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随着历史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人们将屈原、伍子胥、勾践、孝女曹娥、道教人物张天师和钟馗等人物故事叠加到端午节中。上世纪40年代,在国难当头时期,端午节又被公认为“诗人节”,使得端午的文化更加厚重。(原标题: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说不尽的中国端午文化)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许昌日报(2013-06-0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