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后通过“全面二孩”政策,“只生一个”的计生政策成为历史。那么,在中国古代,人口发展趋势和人口规模是怎么样的呢?西汉后期人口达6000万
《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后,萧何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从而得知当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万降到1300万左右。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
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据《汉书·地理志》: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这个人口数量为两汉之最,估计实际人口达6300万。
公元3世纪初,中国进入三国鼎立时期,三国战乱又使人口下降至1660万。西晋统一全国后人口恢复到4000万左右。但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使人口降至1200万。宋代鼎盛时期人口破亿
唐代是中国古代鼎盛时期。唐中期,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最初的户口管理也很严格,但从高宗开始,管理逐渐松弛,由于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户口逃亡现象越来越严重。经过“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到764年,由全国“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骤减到不足1700万。
宋朝初建,人口已锐减为1628万。宋朝政府对户口统计设立了一些新的制度,比如丁籍制度。但是,丁籍制度只调查每户家中的壮丁,“女口不须通勘”。专家估计宋鼎盛时期的人口达到1.1亿。由1亿到4亿,清朝人口大爆炸
经过元末战乱,明初的人口甚至没有明确数字。后来政府对户口管理极为严格,采用黄册制度,把丁口、家产、牲畜通通列入统计。但是,明末战乱使得人口数量下降很快,只有4200多万。
到了清代,中国人口剧增。清朝“摊丁入亩”制度不收人头税了,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导致人口激增。于是从乾隆开始,中国人口突破了1亿,接着突破2亿、3亿,到清朝末年已超过4亿。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口调查是在民国时期,当时人口统计成员主要是警察,而警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是要各地方百姓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此间,曾调查出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七千多万,这样的统计当然是不太精确的。但“四万万同胞”之说因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