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寒露——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2015/10/10 10:30:08 点击数: 【字体:

寒露——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寒露——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昨日是寒露。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

    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此时,“九九”登高的豪情壮迈已经落下帷幕,中秋团圆的热情洋溢已经成为回忆,“十一”庆典的激情澎湃已经归于平静,日子重新回到常规的轨道上,一如既往平平淡淡,犹如素描一般。

    秋风起,秋意凉。落叶纷纷下,满地尘飞扬。此情此景,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思乡、怀人、伤别、叹时的特殊时节。

    【物候】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最后一批也迁往南方;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壳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古人不解,以为是雀入大水变成了蛤蜊;当此时节,菊花遍地开放。

    【民俗】

    收夏:继“白露身不露”之后,又到了“寒露脚不露”的时节。与白露相比,寒露的“寒”字表明凉气更甚。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每逢寒露,百姓人家便忙着把家中所有的凉鞋洗洗刷刷收起来,因为防寒从脚部开始。另有谚语云“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净收纳,来年再穿。

    吃螃蟹:老南京人每年寒露节气都会买螃蟹蒸着吃。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是公蟹。

    登高:寒露时节,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很多地区在此时有登高的习俗,比如北京,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禁忌】

    对于农民来说,寒露时最忌刮风。有谚语云:“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刮风,地里庄稼会遭殃。

    有些地区寒露时忌霜降,“寒露有霜,晚谷受伤。”霜会冻伤晚秋收割的稻谷。

    【赏鉴】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养生】

    养阴防燥: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润肺益胃: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早卧早起: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如 心 整理)

诗说节气——寒露

寒露——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寒露,指的是即将凝结的寒凉露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温暖,夜晚凉快,北方的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见到初霜。寒露时节,天气渐渐凉爽,正是秋收的好时候,俗语有“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也有“过了寒露,秋粮入库”的说法。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节,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迁徙。深秋时分,雀鸟也无处寻踪,这时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于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类似,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故称“雀入大水为蛤”。菊花也在此时开放,因此第三候为“菊有黄华”。

    寒露时节,天气已进入深秋,大雁南归,蝉噤荷残,宋代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诗中有“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的诗句。

    古人写寒露的名句不少,如唐寅的“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白居易的“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王涯的“一夜清风苹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韩翃的“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常被吟诵和引用。

    寒露节气间,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迎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登高、重阳赏菊、重阳吃糕、佩茱萸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也激起诗人们咏之歌之,寄情于诗中。

    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的王勃,在《九日》诗中曰:“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借重阳赏菊联想起陶渊明与王弘交往的故事,表述了思友之情。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年老多病的杜甫,应友人之邀,到崔氏庄共度重阳。诗中虽言“欢”言“笑”,但一个“强”字,便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哀。结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于暮年感伤中,聊借民俗以茱萸辟邪的说法述说自己益寿的希望。

    高适《重阳》诗道:“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嗓暮鸦。”也是咏叹重阳时节发自心中的感慨,诗人感物伤时,自叹人生,抒写幽独的内心苦楚。

    而在这些诗中,独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得别有深情。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首著名的佳节思乡诗。前两句写自己独在异乡,佳节思亲,后两句用的是由己及人的“对面写法”,在两地相思中,表现并浓化了思亲的情感。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千古名句。(徐廷华《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