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五方正色系统与五德终始说紧结合 在唐朝开始崩溃

2015/10/10 9:52:33 点击数: 【字体:


五方正色系统与五德终始说紧结合 在唐朝开始崩溃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中贵族日常生活中的服饰。

五方正色系统与五德终始说紧结合 在唐朝开始崩溃
《步辇图》中绯衣官员(左),陕西乾县唐代李重润墓壁画中紫、绯、绿、青品官服色。

五方正色系统与五德终始说紧结合 在唐朝开始崩溃
赵佶《听琴图》中的官员品服。

   古人对色彩的重视远远大于现代人

  色彩之于我们的意义通常有两种层面:一种是个人层面,主要表现在个人之于某一色相的喜好;另一种是社会层面,这表现为人们通过某种玄学观念创造出一个完善的色彩体系,使之具有规范社会的功能。

  这本《观念之色》主要讨论的是后者,讨论由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形成的五方正色(黑、白、赤、青、黄)体系,这一套体系曾经被用来为皇权统治和王朝更替的道统合法性服务。同时也用来规范封建时代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这一体系首先将色彩形成系统、分出主次,然后又使之围绕着一个随着朝代更替而转移的重心(某一正色)运行。后来由于某些色相的象征意义在民间逐渐固化,致使这一需要循环演化才能体现其义的系统分崩离析,只剩下一个庞大的、残败的躯壳和一些就像废墟中的柱石一样具有文化内涵的色相,类似于一种文物,比如中国红。

  从此书所描述的这一传统色彩系统的演化历史看,古人对色彩的重视远远大于现代人。中国曾号称礼仪之邦,经书《礼记》在古代的地位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宪法,它拥有指导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务的作用。而且天下之事无论大小只有按礼仪操办之后才能获得合法地位。正因为礼仪大典需要尽力体现庄严气象或视觉之美,色彩才在其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与两者有关:一是观念,二是礼仪,而且伴随着它们的消亡而衰落。虽说现代社会礼仪已经非常简化,但是像婚丧嫁娶之类的民俗在很多方面特别是色彩使用上仍然因循古礼。因此,色彩之于礼仪的关系,相信每一位国人都有所体会,特别是红(此处的红即中国红也称为绛或赤)、白两色的象征意义路人皆知。不过其他三种正色黑、青、黄其意义已经模糊不清了。从北大博士陈彦青所著的这本《观念之色》中,可以看到,这些色彩与红、白曾经是地位相当的。

  五方正色循环系统在唐朝开始崩溃

  书名为《观念之色》,意为从观念中形成的色彩体系。书中所说的观念主要是指起于秦汉时期的“五德终始说”。五德即五行之德: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每一种德对应于一种正色白、青、黑、赤、黄。每一正色又配备一种间色,即碧、绿、紫、红、骝黄。而这五色又对应于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五德终始说”是说每一朝开国帝王之所以能荣登大宝都是由于承袭了五德之一,这一种德既可看作是上天赋予的,也应看作是从上一朝代因袭得来的。因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五行相克的“克”,一是五行相生的“生”。这两种方式也对应朝代更替的方式,比如西汉代秦是通过革命,这要以附会成“克”。而王莽篡汉,以及后来的魏篡汉、晋篡魏,都是通过假惺惺的禅让,这可以被附会于“生”。

  一个王朝确定一种德及其所尚之色,除了在礼仪大典上运用之外,日常中也要有所体现。比如皇帝皇后的冠冕、绶带、出行时的各色仪仗,军队里所采用的旌、幡、旗和军服,还有文官上朝时的朝服,都要围绕本朝所服之德所尚之色而定。这是一套如天体运行一般复杂的色彩系统,等级森严,不得僭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某些色彩搭配方式被皇家及其随员所垄断,其他人不得仿用。而且就是民间对色彩的使用也要符合一样的规范,比如《礼记·玉藻》中所言“衣正色、裳间色”,这里的“衣”指上衣,“裳”指下衣。

  不过由于在大唐时期,因与外界交流的扩大,间色体系的扩张也达到鼎盛,直到品官服色系统的确立,终使这一套附会于五德终始说的五方正色循环系统也随之逐渐崩溃了。品官服色系统的确立既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大事件,也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事件。代表着国家构成上的新的质变。用书里的话来说就是:“贵族集团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慢慢地被以官吏为代表的管理集团所取代,品官服色充当了这一质变的符号化表现。”同时,“对于色彩等级的强调导致了此后历史中色彩僭越事件的不断产生。这种僭越虽大多表现为色彩违反等级规定的使用,但其破坏的分明是一种政治结构,因此与此相关的‘禁约’成为了唐朝历代皇帝诏令中的重点,‘禁’和‘僭’在此后也成为中国传统色彩运用史上极为典型的演化路线。”也就是说色彩运动的重心从帝王转移到了官僚阶级。

  古人的色彩推广观念值得现代人反省

  以上简略地概括了书里所描述的中国传统色文化的历史,鉴于现代社会崇尚平等,所以这种强调等级性的文化也没有可能在全社会加以复兴。因而中国这一传统的色彩文化之于现代人的意义也要以一种变通的观点加以面对。

  首先,这一色彩文化能帮助我们以传统的系统化的方式理解色彩,实际上现在国际流行的西方的色彩学都是以一种色彩的系统化为基础的,比如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RGB色彩模式等。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这些色彩系统的区别并不大,其中五正色中的青、赤、黄,就是颜料三原色,与西方和现代色彩系统是统一的。区别只是中国的间色系统。中国的间色系统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有些色彩的命名本身就蕴藏典故,比如“太师青”和“天水碧”等,关于“间色”所蕴含的观念,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要把它全部挖掘出来,还需要比这厚重得多的一本书。中国的间色文化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富矿之一,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简直难以言尽。根据《唐大诏令集》,唐朝年间与服色有关的禁约竟多达八份诏书。申禁者的动机肯定与被禁色彩所承载的观念有关。

  其次是关于色彩之于礼仪的意义,这本书的内容可以为设计师们提供的不仅有哲学化的指导,还有创造思想上的启示。在中国,礼仪的功能就是意识形态教育,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推广某些观念,以深入人心使之达到合情、合理、合法化的目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传统的强调等级化的旧礼仪因为不符合崇尚平等的现代人的观念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礼仪”本身并未消失,而是改头换面,仍然行使着自己推广观念的功能。这就是各类公共活动中——大的像国家祭祀、国民大会、体育赛事、商贸活动、国际政治洽谈等,小的像商家的展销会和各类论坛等由组织者设计出来的模式和流程。

  不过,目前来看,此类礼仪活动缺乏色彩文化,对自己的标志中使用的色彩设计极其随意,因为未进行系统化,所以也只有一些肤浅的内涵,比如彩虹色等。而古人将“五德终始说”与“五方正色系统”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推广观念方面形成的强大影响力确实值得现代设计师们反省。

  □书评人 张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京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