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安化县黄沙坪走笔

2015/6/10 15:35:24 点击数: 【字体: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安化县黄沙坪走笔

高高耸立的中国黑茶博物馆   王青山 摄

“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安化县黄沙坪走笔

    人工拣茶沿袭至今     王青山 摄

    李定新

    在湘中安化山区的资水河畔,有一个千年的古老村落——黄沙坪。它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中俄“万里茶路”的重要起点。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古茶市,这里曾经人烟稠密,商贾云集。清代安化知县刘翎忠咏黄沙坪盛况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置身熙攘外,唯有水中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古茶市已是藏在深闺人未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随着安化黑茶的火爆,古茶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辉煌,当那古老沧桑却依旧靓丽的容颜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送给了它一个新的称谓:湘中最美古茶市。

    历史遗存:

    见证湖湘茶市辉煌

    据史记载,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云蒸雾绕,雨露丰盈,叶嫩肉厚的大叶茶“山涯水畔、不种自生”,加之物产丰富,水运交通便利,自汉代起便成为了人群集散之地。宋熙宁五年(1072年)安化置县后,这里渐渐发展成一个小村落。因建在黄沙坡的底部、沿资江南岸的一处台地上,故得名“黄沙坪”。 明清时期安化黑茶成为官茶后,这里便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起始地,晋陕甘等外地茶商云集,渐渐演变成一个重要的古茶市。安化的黑茶自此下资江、入洞庭、经长江到汉口,远销西北、蒙古、俄罗斯。

    漫步在这个古老的村落,与安化黑茶相关的文化文物遗存随处可见。这些饱经风雨沧桑的宝贝,珍珠一样散落在各个不起眼的角落,诉说着历史留下的故事……

    老街古建筑群:黄沙坪老街古建筑群建于明末清初,主要集中在村落东部沿河地带,民国时期有居民1100多人,木质建筑200多栋。至今尚存的古民居60多栋,人口数百人。这些古民居有的集中成片,有的杂建在新式民居之中。整个古建筑群呈东西方向分布,均为两层,或倚江而建,或枕壁而修。一条长200多米的青石板街道从中穿插而过,将古建筑群一分为二。青石板下设有科学密集的排水系统。街道两旁均为店铺、钱庄、茶叶加工作坊。

    古民居多为小青瓦,悬山木穿斗式结构,临江为吊脚楼。临街店铺为活动式条木板门,内设柜台,店铺之间毗邻相连。大户人家的房子更大,有“一正两横屋”,有的还将横屋扩充合围形成四合院,气势森严。2011年,黄沙坪老街建筑群被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行:明清时期,这里是繁华的商贸古镇,茶叶交易十分火爆。特别是安化黑茶成为官茶后,每至清明节前后,来自于陕、晋、甘、贛、闽、粤及涟源、邵阳、新化等地的茶商们来安化采茶贩茶。久而久之,黄沙坪发展成为茶叶生产、销售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口岸,有的干脆在黄沙坪开厂设行设号收购、加工、制作茶叶。最盛时黄沙坪茶行、茶号多达52家,如“聚心顺”“晋安茶行”“天顺长”“乐天居”“天来香”“裕通永” “永泰福”等。其中著名的是裕通永茶行、永泰福茶号、发记茶行等。

    裕通永茶行占地面积2574平方米,建筑面积4004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安化黑茶明清时期手工茶叶加工作坊的典型代表。始建于清嘉庆初年,由当地谌氏家族创办,最初的名号为“申吉茶行”。咸丰年间,由谌氏后人谌奕航改名为“裕通永茶行”,并由此兴旺,在同治和光绪年间达到顶峰。民国时期,与晋商、陕商合作,边生产边销茶。土改时期,裕通永茶行房屋被房产部门接收,仍用作茶叶生产作坊。裕通永茶行更名为黄沙坪茶行,继续生产茶叶。

    茶行分上下两层,以中间工场屋脊为中轴线,东西并排两个四合院落,呈对称布局,目前西院落已被拆毁,仅存东院落。现存房屋按功能分有收购房、粗加工作坊、精制作坊、检茶房、仓库等,占地面积1505平方米。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钱庄:由于安化茶叶生产销售非常好,各路茶商纷至沓来,资江两岸茶行、茶号、茶铺林立。为了便于账目往来和交易,各茶行、茶号、茶铺字号都发行了自己的钱票(也叫私票),这种钱票与当时的货币等值,持票者可到各商铺购买货物,到钱庄兑换等同的现钞,减轻了当时流通钱市铜元的携带之苦。钱票的流通,加速了茶商之间的交流,反映了当时古茶市的繁华和特有的历史背景。其中最著名的有“源世昌钱庄”“李登炳钱庄”“盛余银行”等。源世昌钱庄,位于东坪镇黄沙坪村老街,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民国时租给“群益纺织工业社”做厂房,后又改为“张德大药号”。解放后收归国家所有。保存至今的一张陕西官茶票,制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是陕西财政厅发给商人益生源的陕西官茶票,现已成为国家三级文物保存在安化县文物管理所。

    清乾隆时期古钟:这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山西、陕西茶商赠送给安化桥口关帝庙的一口古钟。该钟体形硕大,高120厘米,口径60厘米。钟外壁四向竖排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日增辉”等吉祥语,正面铸楷书铭文“今信大清国山陕两省众商人等捐资善铸洪钟一口,重一千余斤,于湖南省长沙府安化县十三都桥口关帝庙永久供奉”。落款“乾隆贰拾捌年岁在癸未季春月孟旦”。 这口古钟不仅凝聚着山西、陕西两省茶商与中国黑茶之乡安化的深厚情谊,更见证了安化黑茶那段辉煌的历史。

    至今尚存的安化黑茶文物遗存还有很多,如茶亭、码头。其中义渡茶亭位于黄沙坪东部的望家坝,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黄沙坪本地人集资捐建。茶亭为砖木结构,两侧连接青石古道,是通往黄沙坪后山茶园的必经之地。裕通永码头位于黄沙坪明富街裕通永茶行前面的资江河边,始建于清嘉庆初年,由当地谌氏家族在裕通永茶行开行同时期修建,是裕通永茶行的专用码头。

    黑茶崛起:

    古老茶市重现生机

    随着安化黑茶的重新崛起,安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占先机,提出了“3+2”发展战略,推行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将茶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让沉寂多年的黄沙坪古茶市重现出往日的生机。

    成立黄沙坪古茶市建设指挥部:黄沙坪古茶市建设指挥部成立于2010年,主要项目是建造中国黑茶博物馆、茶市风光带、仿古茶市街等,共投资2.6亿元,占地近10万平方米。现在,整个项目已初具规模。投资2300万元、建筑面积6200多平方米的中国黑茶博物馆正式建成。该馆重檐高耸、金碧辉煌、气势恢弘,坐落在古茶市的东入口。投资近千万元的“安化印象”“ 黑茶飘香”“岁月留痕”3个大型基本陈列,集中展示安化黑茶历史文化主题的布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邻的茶市东片区仿古建筑群也到了工程收尾阶段,茶市西入口景观带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个古色古香的茶市呼之欲出。

    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文化遗存保护就是留住中华文化的根。从2011年起,国家开始着力保护正在一天天消失的传统村落。安化文物部门抓住机遇,积极调查、主动申报,获得佳绩。2012至2013年,在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先后两次公布传统村落名单中,安化有7个传统村落名列其中,黄沙坪就是7个传统村落之一。由于黄沙坪历史积淀深厚,文物保存良好,2013年,湖南省文物局将其列入全省2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单位之一。

    有了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黄沙坪古茶市建设一帆高挂,乘风破浪。目前,黄沙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已经由省住建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正在依序上报。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体维修方案正在制订之中。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裕通永茶行的方案也已通过省文物局审核。

    打造4A级旅游景区:文化遗存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为了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黄沙坪古茶市,安化县委县政府将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于2015年参加省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周(简称“港洽周”)活动,引导港资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黄沙坪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将古茶市打造成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4A级旅游景区。

    第三届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将于2015年10月在县城东坪举办。作为文化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古色古香的黄沙坪将举办中国安化黑茶博物馆的开馆暨古茶市的开放仪式。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