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指古代的读书调,俗称唱诗,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唐宋时达到顶峰,一致持续到清末民初,是古人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法,包括吟、唱、诵、念四种形式。吟诵与汉语、音乐相伴而生,集文学、语言和音乐为一体,以口传心授的方式通过私塾传承。古诗文吟诵,实则是一种近乎天籁的音乐。辛亥革命后,政府取消私塾、开办公学,推行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并从西方引进了朗诵和话剧,使吟诵失去了传承渠道和载体,一步步从汉民族的文化生活中淡出,以至于现在全国只有少数专家、学者才会吟诵,而普通大众则甚少知道吟诵为何物了。
吟诵与大家熟悉的朗诵之异同
古时的文人皆会吟诵。吟诵历来是古诗文的创作方法、学习方法和欣赏方法。它与现代朗诵本质上不同,形式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表演方式不同。朗诵多为公开表演,是上个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文艺演出形式,可配乐朗诵,但音乐只起陪衬、烘托、背景的作用,与作品没有直接的联系。诗人独处时一般不朗诵。而吟诵则不然。吟诵是汉民族固有的传统读书调,多在诗人独处或雅集时进行,有吟哦、吟咏、吟啸等多种形式,一般不用来公开表演。吟诵本身就是音乐,作品与音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其次是音韵美的感受不同。古诗文是经由吟诵创作出来的,需通过吟诵方能欣赏。不吟诵,则难以尽作者之意和诗文之妙,感受到的是汉语的音韵美。而朗诵则不然。朗诵使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进行表演,而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和尖团音,不讲平仄粘对,更不具音乐性,无法欣赏和感受汉语的音韵美。
平长仄短与依字行腔
吟诵古诗文必须具备一定的诗律知识,否则其吟诵将不得要领。吟诵调在旋律、节奏、音高等方面都以汉字的发声为基础,与平仄、粘对、入声字和声韵有着密切的关系。
吟诵格律诗有若干基本规则和要求,最主要的是平长仄短。
格律诗的节奏是有规律的。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语言节奏,两个字一个节奏组。无论吟诵者采用什么方言和音调,只要熟知诗律,并能在吟诵时将诗律表达出来,那么吟诵的节奏应是相同的,即平声字要拖长,仄声字要缩短,简称平长仄短。而格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种。平起诗的吟诵要求将绝体诗中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第二、三句的第四个字和第四句的第二个字等节奏点上的字及三个韵脚字的声音有意识地拖长,称为二四四二规则。与此相反,仄起诗的吟诵则应遵循四二二四规则。
吟诵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则是依字行腔,即声依永,这是汉语区别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通俗讲就是吟诵时每个汉字都按其声调发音,不能出现“倒字”现象。出现倒字就会产生笑话。比如“听妈讲……”,不能吟成“听马讲……”,诸如此类。但在戏曲、曲艺和流行歌曲中,“倒字”现象却经常存在。如歌曲《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妈)》,《祝(猪)你生日快乐》等,故意造成一种戏谑效果,也有强调“的”等虚词的现象。这在吟诵古诗文时是要力求避免的。
入声字和尖团音
现代汉语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也有四声:平、上、去、入。现代汉语中少了入声字,并将这些入声字改变声调,然后一一派分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去。被派分到上声和去声中的字,虽然声调改变了,但依然是仄声字,吟诵时还是短音,只要不吟成长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被派分到阴平和阳平中的那些入声字,准确地认记它们很不容易,尤其是北方方言和普通话。
根据中国的方言区域划分,长江以南地区的方言中保留着入声字和尖团音,河南方言中消失了绝大部分入声字,但保留有最清晰、最完整的尖团音系统。
古人用入声字是为了强调吟诵时的顿挫之感,强化诗词的意境,比如杜甫的诗,其特点是沉郁顿挫。所谓顿挫指的就是杜甫诗常用、善用入声字来表达激动、悲愤的情绪。如果不小心把入声字吟成了长音,则顿挫感立失,诗人用入声字的用意就被破坏了。所以吟诵时不能把入声字吟成长音。
吟诵的作用
吟诵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增强记忆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记住大量的诗词歌赋,有如神助。
郑板桥在《板桥自叙》中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有力地佐证了吟诵对于记忆的巨大作用。
吟诵另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其对社会的贡献。吟诵传统盛行的年代,几乎人人都会吟诗,到处都是朗朗的读书声和优美的吟诵之乐,显示的是一个民族的素养。一个人人会吟诗的民族自然会赢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景仰和尊重。
民族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兴在于吟诵。提倡吟诵就是促进社会进步,恢复吟诵传统就是呼唤真善美的回归。
吟诵在河南的中兴之路
林从龙,离休干部,一九二八年一月生于湖南宁乡。一九九四年九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八年转业到河南郑州市,历任编辑、副主编、主编,现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世界汉诗学会名誉会长,河南诗词学会终身荣誉会长,河南省吟诵学会名誉会长,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一九九三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世界汉诗协会授予“国际一级诗人”称号。编著有《元好问和他的诗》、《林从龙诗文集》、《遗山诗词注析》、《林从龙楹联集》、《诗苑寻芳》、《林从龙诗词选评》等三十余种,系列教学磁带四十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林从龙先生和国内四位诗词名家发起成立中华诗词学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在首都北京举办了较大规模的《诗词吟诵会》,并将其编辑成《当代诗词名家吟诵集锦》录像带,开始了抢救吟诵、推广吟诵的实质工作。
前年底,笔者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林从龙老先生,为林老的学识和吟诵艺术的魅力而感动、而吸引,忘我地投入到推广吟诵的工作中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1、去年到今年,笔者连续在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和郑州市四十四中学为大、中、小学生们进行了四场《古诗文吟诵》专题讲座,邀请林从龙老、河南省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葛景春老和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曾令中先生亲自为学生们进行吟诵示范,反响强烈;
2、笔者编撰的《中华绝学——古诗文吟诵入门》小册子,内附吟诵谱及录音光盘,已被全国各地近千个吟友索取学习;
3、去年下半年,笔者和林从龙老受河南大河网《名家访谈》栏目之邀,与吟诵爱好者和广大网友关于中华古诗文吟诵相关话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4、举办了古琴培训班,为吟诵人才具备琴棋书画全面素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5、今年五一节前夕,笔者携古琴爱好者李奎贤先生赴开封河南大学体育馆,参加了“2012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会”,将古诗文吟诵、古琴演奏和太极拳表演进行了有机结合,赢得了现场来自世界八个国家的太极拳爱好者及莅临大会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和赞许,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6、去年,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特邀林从龙老为理事,成立了吟诵事业部,为吟诵在河南省的普及推广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和实际指导。同时,在林从龙老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和其他单位和同志一起发起成立河南省吟诵学会,现正在有关厅局进行法人注册,相信吟诵学会的成立必将为吟诵在河南乃至国内外的推广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徐晓生,字羽柯,1964年出生,河南新野人,研究生学历,结构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诗词书画研究会理事,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吟诵事业部副主任,河南省吟诵学会副会长。
著有《中华绝学——古诗文吟诵入门》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