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相挑”的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所以,“琴心相挑”是说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
唐代诗人刘长卿写过一首名诗《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琴,禁也。神农氏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说文》)。意思是说,琴为正人心禁止淫邪的乐器,炎帝神农氏所创造。琴腹中空而有二孔通向琴面,上有经过练制的丝弦五根,周代又增加二弦。所以,古琴又名七弦琴。
春秋时,有名的琴师中,俞伯牙可以跻身此中,相传他的琴曲有《水仙操》《高山》《流水》等。在汉阳江口,他欣逢知音钟子期。钟子期从他的琴声中,听出“巍魏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妙旨。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痛感失去知音而摔碎古琴,从此再不弹琴了。“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是一个集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古琴演奏家为一身的音乐全才”(田青《中国古代音乐史话》)。他因得罪权贵,行将赴死。临死前,在刑场抚琴弹奏《广陵散》,真正是惊神泣鬼,令天地动容。
清末在“变法”中慷慨捐躯的谭嗣同,也是个弹琴高手。“谭嗣同十七岁那年的夏天,家里庭院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的一棵。九年后,谭嗣同以这棵梧桐树的残干制成了两张古琴,一名‘崩霆’,一名‘残雷’……据说谭嗣同应召北上,与妻子李闰分别时,两人对弹的就是这两张琴”(严晓星《近代古琴逸话》)。
清光绪初年,北京琉璃厂有一个叫张春圃的人,善于修理、鉴定古琴,懂五音六律。一些王公、大臣常邀他去弹琴,因名声响亮,被慈禧太后叫去应差,并把自己平日弹的古琴拿给他演奏。但他素淡泊功名利禄,想方设法辞去差事,宁愿以修琴糊口,做一个自由自在的“布衣”。
存世的唐或唐以前的古琴极为稀少,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国宝级唐琴“大圣遗音琴”,被视为稀世罕物。而在古书中,我们还知道有许多名琴,如焦尾琴、蕉叶琴、绿绮琴等。古琴上一般都刻有铭文,谓之琴铭。清人梁绍壬在《谢叠山琴》一文中,录下该琴的铭文:“东山之桐,西山之梓,合而为一,垂千万古。”
现代的文人能抚琴的只怕是凤毛麟角了。岂独是琴,能棋、能书、能画者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