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2015/1/23 10:13:55 点击数: 【字体: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为河南博物院馆员,照相室摄影师。

    文物,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它所蕴藏的信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但大多数的文物都保存在博物馆等机构中,除了到现场参观外,通过图片了解和欣赏文物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文物摄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物摄影将这些精美绝伦的珍品通过图片的形式介绍给更多的人,其作用一是为文物研究都提供历史实证,二是供人们欣赏,为文化交流提供图像信息。在现今的网络时代,文物图片以更快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受众。那么,掌握文物摄影的方法和技巧,是强化文物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文物摄影不同于一般新闻及广告摄影,它是通过摄影的纪实特点,再现历史文物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所以真实性是文物摄影的第一要素。要想做好文物摄影,要求摄影师应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懂得历史,要了解认识文物,在拍摄一件文物时,能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拍摄时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调动光线、角度、镜头等摄影语言来表现文物,充分运用艺术手段塑造它。还要求将文物拍得真实、清晰、色彩还原准确,严禁夸张、变形,或通过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主题以外不必要的修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经过多少年的社会变迁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不可再生是它的最大特点,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文物摄影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证文物的安全。

    文物摄影器材的配备要求较高,应选择120及4×5规格的照相机,这种相机的优点在于前后框架能够升降、左右移动并独立扭转,可以调整在拍摄过程中由于镜头对着被摄物体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透视变形,并且较小的光圈可以保证文物的前后清晰范围。135相机可以拍摄文物的资料样片。

    文物摄影中,镜头的运用多种多样,不同的器物拍摄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镜头根据焦距的不同分广角、标准、中长焦镜头,广角的镜头的特点是:焦距短、视场角大、拍摄景物范围广。在环境狭窄无法增加距离的情况下,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扩大拍摄视野,在有限距离范围内拍摄出全景或大场面的照片。广角镜头还具有超比例地渲染近大、远小的特点,有夸张前景的作用。在拍古墓、石窟造像等受环境限制比较大的文物遗迹时经常用到。标准镜头的焦距和底片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其视场角虽仍有大小差别(一般在45°~55°之间),但大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因此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照片,其画面景物的透视关系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由于标准镜头的焦距、视场角、拍摄范围、景深,以及在相同拍摄距离上所获得的影象尺寸等均比较适中,因而这种镜头应用最广泛。中焦距镜头属于长焦距镜头一类,中焦距镜头的焦距约为标准镜头焦距的两倍,长焦距镜头其焦距则更长一些。其共同的特点是:焦距长,视场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离上能拍得比标准镜头更大的影象。由于中、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范围比标准镜头小,利用此特性有利于虚化主体前后杂乱的背景,而且被摄主体与照相机一般相距比较远,透视方面出现的变形较小,压缩了文物主体前后空间,所以常常用在器物的拍摄中。

    在拍摄中还要注意景深问题。当摄影镜头对准某景物调焦后,则该景物就能在胶片平面上结成清晰的影像,而且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在胶片平面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空间的纵长距离深度,就叫做景深。景深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位于调焦目标之前的部分叫前景深,位于调焦目标之后的部分叫后景深。前后景深相加,即从最近清晰点的景深前界到最远清晰点的景深后界之间的距离,称作全景深。在使用大型座机拍摄文物时,要将焦点对在器物前三分之一处,利用闪光灯大功率的光线输出,用尽可能小的光圈来保证器物的前后清晰,以利用前后景深保证足够的清晰范围。在对焦完成后,可通过照相机上景深预测按钮来确定景深的大小和清晰范围。

    灯光的运用:文物摄影照明用的灯具最好使用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是冷光源,长时间照明不会对文物产生损害。灯的数量最少是4只,即顶灯、主灯、辅灯和背景灯,各个灯的输出要根据具体拍摄的文物,产生一定的光比,完美表现文物。拍摄文物主要依靠室内灯光,摄影师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排光线的投射方向及光的强弱。不同的光线投射方向对塑造文物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顺光平而无明暗,多作总体照明和辅助光用;侧光长于描绘器物各侧面的明暗反差,并可隔离器物与背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逆光用于勾勒器物的轮廓线,有突出立体感的特殊作用;顶光作用于器物顶部和腰部造型复杂的器物;底光,具有渲染人物、动物类器型威严、凶狠和恐怖的感情色彩。光的强弱,应依不同文物的需要而异,光的主次也只能伴随器物的造型各部位的主次关系而分别安排。 阴影会使被摄主体产生立体感和空间感。构图时强调利用影子这一特殊元素加以变化处理,可以使影子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所要表达的图形主题。突出影子元素可以把同质投影或异质投影的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空间和不同事物巧妙地组接,赋予画面新的意境。

    背景:拍摄文物要利用背景纸来营造比较干净的氛围,背景的颜色不能太鲜艳,纷乱的颜色映衬在文物上,破坏文物的轮廓线,大片的颜色反光还容易使文物偏色。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背景纸是中灰色,因为灰色是中性色,可以和任何色彩的文物搭配,有利于突出文物。

    三脚架:文物摄影的清晰度是首要保证的,所以在拍摄时必须使用三脚架,有利于构图和调焦,避免因手持拍摄而引起的抖动。

    测光表:文物摄影中常用的专业相机大多没有内测光装置,需要用外置测光表,要选择可测闪光和持续光源的测光表。

    另外,在文物摄影中,大量的辅助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反光板、粘胶、消除反光喷剂等等都是必备的。
 
    文物按质地划分,主要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字画等。文物的质地不同、形状不同,拍摄时使用的器材不同,拍摄方法也各不相同,运用的光线也不一样。下面,就举以实例说明。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玉器是文物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德的一种器物,所以在古代它多被用来制作成精美贵重的礼器。现在保存下来的玉器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著称于世。怎样把玉器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和背景的选择、灯光的运用、曝光的控制等有着直接的联系。玉器通常分为白、青、绿、墨、黄等色。在拍摄时要注意顶灯光线的控制,尽量使背景与器物分离,增加立体感,表达空间深度与环境气氛,从器物后面来的光线,勾勒出器物的轮廓线条,又表现出玉器晶莹剔透的质感;一支主灯可从器物的侧面打光,为表现器物细如毫发的阴刻线纹路和精湛的浅浮雕;第三支辅灯可在较远的地方,对正面给以较弱的辅光,照亮整个器物,以表现器物整体效果。在拍摄时测光表如选择入射式测光表,测光时应将测光表放在器物的前面,与器物平行,面向相机测光,这样测出的曝光组合不会受背景灯的影响。玉器在拍摄时摆放存在一定的难度,象玉质较薄而透明的玉佩、玉壁等,往往还有镂空纹饰,如果平放,会缺乏立体感。为让器物立起来,尽可能用微小、坚固的东西支撑在文物后面,这样,照片上不会有明显的支撑痕迹。对一些较大的器物,可准备一块白色橡皮泥,按需支撑点的大小粘在文物后面,扩大支撑面。
  
    青铜器、陶瓷器等立体文物的摄影,要注意表现它们的形状、质感和立体感,使原器物的形象得以真实再现,突出立体感的重点在于布光,顶光的恰当运用可勾勒出文物的器形,主光与辅光要注意光比,不要形成大平光,不利于立体感的塑造。拍摄角度要找出一个能概括器形特征的最佳观赏面,还要尽力表现它的造型美。文物中有大量诸如罐、鼎、杯、尊等有口的器物,口是这类器物的重要外形特征。拍摄时,要选择适当的角度与高度,准确地将口形表现出来。角度的高低,一般以看清口形的前后沿为宜。

    文物的拍摄一般是在画面居中的位置,但如果器物本身是有方向性的,就要考虑整个画面的布局,例如三彩马的拍摄,就要让马头前方的空间略略大于后方的空间,给予文物一种生命感,有前进的空间。拍摄时相机高度的变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拍摄高度有不同的效果。平拍:是指照相机拍摄位置与被摄体的高度相同,也即照相机平视拍摄,它的特点是不易产生形变,拍摄画面亲切自然。俯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位置高于被摄体的高度,也即照相机从上向下拍摄。俯拍一般较多地用于陶院落等大场面摄影,它能产生较好的空间感,尽可能全面的表现出土文物的全貌及院落内一些具体细节。仰拍:是指照相机的拍摄位置低于被摄体的高度,即照相机由下向上拍摄。仰拍一般用于强调和夸张被摄体的高度,但拍摄时会引起被摄体的形变,尤其在拍摄距离较小时,形变就更加明显。在拍摄建筑明器中陶楼时,就可使相机略低于陶楼的中心线,向上仰拍,能表现陶楼的高大,如果是俯拍,就容易压低建筑物。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这件出土于洛阳的三彩骆驼及牵驼俑是三彩文物中的精品,在拍摄中要注意表现出骆驼嘶鸣前行的气势,又要表现出牵驼人与骆驼之间的联系及人物特征。所以在拍摄时摆放文物要注意人物与骆驼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人物微侧的身体,握着缰绳的双手好像在用力地拉着骆驼,骆驼微侧摆放使四腿不重叠,迈步前行的四蹄用力的踏着地面。摆放好后要进行布光,用一只顶灯在文物的上方稍向前照射,既勾勒出文物的轮廓,又起到了压暗背景,分离文物与背景的作用,一只主灯从牵驼人的左面呈45度角照射,在人物脸部形成左边脸照亮,右边脸形成适当阴影,突出胡人的面部特征,又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骆驼仰天嘶鸣的方向又是光线的来源处,突出了方向感,而且适当的侧光,产生的明暗对比,又突出了人物的衣物与骆驼肌肉的表现力,一只辅助灯从相机的方向打向文物,产生的微弱的补光,照亮暗部又消除了阴影。拍摄时相机角度适当降低,又突出了骆驼的高大气势。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拍摄时要找出一个最能表现器形特征角度,还要将流、足、耳等细节都表现出来,所以在摆放时要转动文物找到一个各部位相互不重叠的角度,而且拍摄时相机的高低要能将三个足都表现出来。在光线的运用上,为了强化栩栩如生光辉灿烂的金银质地,在文物的正面加强了灯光输出,和顶光的前后呼应,凸显了文物的端庄高贵。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在拍摄文物时,有时也可利用超出常规的手段来拍摄,如这张唐代女俑的图片就是通过虚实对比来突出主体,焦点在前景的主体上,通过景深控制,将身后的女俑虚化,则观看者的视线自然会集中到拍摄主体上,主体也就显得醒目、突出。此外,画面的虚实对比还可用来表现动感,让被摄主体清晰而环境虚糊,或被摄主体虚糊而环境清晰,均能强烈地表现出被摄主体的动感。

    字画的拍摄要注意透视问题,保证字画不变形,就要求相机要与字画完全平行,从取景器中观察字画的四条边框是否变形,如果是上大下小,就是镜头上部离字画的距离小于下部的距离,左右的变形也是同一道理,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保证相机镜头与字画保持水平。字画的布光要求整体光线均衡,一般是从左右两侧各打一支灯,呈45度角照射,中间部位是两支灯的交汇点,要用测光表分别测量字画各部位的受光量,保证输出一致再拍摄。

    特殊的拍摄要求,就要用特殊的拍摄方法。例如在古字画的揭裱修复过程中,研究人员要通过看古字画所用纸张和当时装裱所用材质,分析其的年代等,摄影人员就要想办法,通过特殊的布光来表现纸张和绫缎的质地。在拍摄一幅唐代经卷时就通过从背面照射过来的透射光表现材质的经纬脉络。
  
谈文物摄影的方法与技巧
  
    文物摄影因它的工作性质特殊而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独特门类。文物摄影是文物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尊重、挖掘历史传统文化精华,文物摄影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物全方位的诠释,为研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文物摄影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工作,掌握了文物摄影的方法和技巧,就有了一把继续探索的钥匙。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