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鲁,字伯舆,一字仲元,又字师鲁,号双峰。江西余干人,师从朱子高弟黄榦(勉斋先生),深得勉斋先生器重。但因朱子尚有另一弟子名黄幹(尚质),故今人对饶鲁究竟师承何人有所疑惑。个人以为,根据相关史料,饶鲁应该无疑问地师承黄勉斋先生。理由如下:
大量的早出材料支撑此说。饶鲁生活于宋末元初,对元代学者影响极大。现存元代知名学者的多部文献,均明确提及饶鲁师承勉斋。如元代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今原本为日本内阁文库本)指出,黄榦对《论语》“唯仁者能好人”章注“得其公正”说的理解有误,黄氏说仅偏向于内心无私之公而忽视了外在合理之正,其门人饶鲁主此说亦误。“饶氏主黄氏说,恐非。”元代程敏政《读书分年日程》曾记录勉斋对饶鲁之评论:“明甫曰:在庐山时饶师鲁曾如此说来。勉斋曰:是它这事物静了,看得如此。”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三十二《论语衍义序》直言饶鲁出于黄榦门下,“饶双峰,双峰出黄勉斋”。元吴师道《礼部集》卷二十亦持此说,“或谓昔双峰饶鲁亦勉斋门人”。
明代以来学者皆普遍认同勉斋与双峰的师承关系。一方面,学者直接肯定二者的渊源,如明王士桢《居易录》卷九言:“双峰为黄勉斋高第弟子。”明章懋《枫山语录》言:“双峰出于勉斋。”另一方面,学者所引述元人的说法,证明双峰处于勉斋。如《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元汪克宽传言:“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朱彝尊则在《经义考》中多次引用元人之说,如《经义考》卷三十七言:“董真卿曰:鲁字仲元,号双峰。饶州余干人,学于勉斋黄氏。”《经义考》卷四十九言:“程敏政曰:文公朱子一传于勉斋黄氏,再传于双峰饶氏。”清雍正十年修《江西通志》卷二十二元处士何英将二者并提,“得黄勉斋、饶双峰之传”。
更重要的是,黄榦与饶鲁的密切关系尚见诸黄榦的亲笔书信中。《勉斋集》卷十七即存在二者往来的数封书信,书中殷切表达了黄榦对饶鲁的器重与期盼。《复饶伯与》之一“榦诸况如常”书言,“来谕以义以方外为随事省察……朋友笃实用功,实难其人,惟契兄勉之,吾道之望也”。之二“承闻教授里闾”书言,“故所望于师鲁、明父者,不啻饥渇也”。之三“榦诸况如常无足道者”书言,“明父兄此来,说足下之贤不容口……足下与明父当任此责”(按:方暹字明甫,李燔弟子,与饶伯舆同门相善)。可见,勉斋与双峰乃非同寻常的师徒关系,勉斋对双峰的高度称许与传道期待溢于言表,此意亦毫无掩饰地见诸友朋书信中,如《勉斋集》卷五《与李敬子司直书》之六,“岳阳方兄又远来,殊不易得,饶兄讳鲁,意向甚正”。《勉斋集》卷二十一嘉定庚辰正月二十有七日《送方明父归岳阳序》书言:“明父复为予言番阳饶曾师鲁之为人,自以为莫及也。”
据黄榦嘉定年间任职江西临川、新干的事实,有学者还得出饶鲁从学勉斋的确切时间,“饶鲁从学勉斋三年是在嘉定五年至嘉定八年黄榦任江西新淦县令时期”。
饶鲁的思想以不同于朱子而著称,勉斋虽忠于朱子,然对朱子思想其实亦多有不满和“抵牾”。《勉斋集》对朱子的不满与突破多有记载。如卷八《复叶味道》:“朱先生一部《论语》,直解到死。自今观之,亦觉有未安处。且如‘不亦君子乎’一句……则须是如程子之说方为稳当。……‘敏于事而慎于言’,……‘慎’字本无不敢尽之意,事难行故当勉;言易肆故当慎耳。……‘人而无信’一章‘其何以行之哉’。‘何以’之‘以’,便当用其何以观例。‘志道、据德、依仁’不当作次第说。……又岂可以其与四书不合而削之乎?”
此外,古代文献存在“榦”“幹”混用不分的情况,导致“黄榦”与“黄幹”的混淆。“榦”“幹”乃正体字与俗体字关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榦,俗作幹”),正体字与别体字(徐铉语,“今別作幹,非是”),或亦可说早出字与晚起字的关系,《说文》仅收录“榦”和“干”,并无“幹”,“幹”乃是后起字。徐铉的批评表明“幹”“榦”二字在宋代已经混用。“榦”和“幹”不仅读音相同,皆为“古案切,干声”,且在“主干”这一常用义项上重叠,产生混用(或误写)是很自然的。但二者在基本义项上却根本有别。“榦”,《说文》解为“筑墙端木也”。乃是古代用来筑墙的夹板,夹在土墙的两端起到整合、夯实土墙的效用,故具有校正之义。而“幹”基本义则有二,能干活、事物主体。据《康熙字典》,此二义皆见于《周易》,且为古人所常用。如《类篇》“幹,能事也”。见诸《易》蛊卦:“幹父之蛊。”《玉篇》解为:“幹,体也。”见诸《易》乾卦:“贞者,事之幹也。”
正因为二者存在正俗、正别、早晚的关系,故古书二字混用实属平常。如明代官修《明一统志》卷五十二、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三十、乾隆官修《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四十一等。仅举两例,清雍正十年修《江西通志》卷八十为:“黄幹尝曰:向来问学之士,雕落殆尽,江西则甘吉甫云云。”此“幹”应为“榦”之误,该段文字本引自《勉斋集》卷十六《复李贯之兵部》。再如明冯从吾《元儒考略》卷四朱公迁传言,“闻同郡准轩吴中行得闻朱文公门人黄幹之学于广信饶鲁”。此“幹”亦应为“榦”,朱氏《四书通旨》极为推崇饶鲁,且引用“勉斋黄氏”之说。故除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明确饶鲁从学黄尚质之外,其余文献仅述以“幼从黄幹游”者,恐为“榦”“幹”二字混用,而并非视饶鲁师从黄尚质,否则,当会对此重大事实之别作出应有之说明了。
勉斋、双峰之师徒相承乃历来学者之共识,自古以来并无异议。今人之疑当可释矣。
许家星(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