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中国香文化渊源

2014/8/8 11:10:43 点击数: 【字体:



    香文化的起源
 
    香文化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是所有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有的讲香文化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诞生的,还有的讲中国道家也十分崇尚燃香拜祖,也有的讲中国民间早就有烧香祭祖拜神的传统。在经过详细的深入研究后,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香文化是伴火而生的。

    我们的祖先在发明使用火时,发现经火烧烤过的食品和植物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人们更感激的是造物主天地、和神灵给予的恩赐,故用烧制好的肉类食品和焚烧带有香味的植物进行祭拜供奉。这就是香文化的真正起源。
 
    香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天性和香的功效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人是喜香恶臭的,芳香的气味,通过口、鼻、皮、毛孔等空窍,在心、肺、脑、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能有效的达到平衡气血、调和五脏,振奋精神的作用。气味分子通过呼吸道黏膜吸收后,能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还能刺激人体的嗅觉细胞,通过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活动,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达到协调生理和心里的功效。在古时的香疗和养生防疫都少不了它。正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所讲“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上而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
 
    香文化的历史与沿革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和馨香的民族。在原始社会晚期的骨卜中就有所记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热和酿制香酒的记载。从《诗经》中就记有“采艾”和“采萧”等采集香药的诗文。到春秋战国,人们对香的认识则更进了一步,诚如《尚书》所说“至沿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我国第一步医学典籍《皇帝内经》中,不仅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和当时医学发展成就,还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和医学体系,同时也是最早将“香薰”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介绍于世的,称为“灸疗”或“香疗”。
   
    《易经》中也谈到了香在《周易筮仪》说:“置香炉 —— 于格南,于香舍 —— 于炉南,日炷香致敬”。这不只是实际焚香以祈求上帝神灵指示日常的行事,而且香气的这种功能感受也被提升为人们品格行为的指南。
    
    秦汉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统一,科学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汉朝的张骞通西域之后,使丝绸之路开通,出现了空前中外文化的大交融。西方的一些香料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更加丰富了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到汉武帝时代,由于他信奉道教神仙,用香祭拜,于是烧香祭祀大大兴盛了起来。
    
    在魏、晋,熏香应用已蔚然成风,宫殿使用的香料也更加讲究豪华奢侈,致使高官贵人以及民间也纷纷效仿。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国家的统一,海陆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对外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文化鼎盛时期。而香文化此时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据《贞观纪闻》记载:隋炀帝杨广每年除夕之夜,殿前设火山数十座,每一山焚香沉香木数十车,再灌浇甲煎,火焰山高数丈,香闻数里。
    
    随着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的发展,在国家处于至尊的地位。佛教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并在佛教经文中专有《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金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可见,燃香又是人佛沟通信息的桥梁。道教无论是拜师祭祖还是平时集会更是香烟缭绕,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可以说佛教和道教对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民间烧香和民俗的形成。
    
    公元743年,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率弟子几经波折东渡日本,不仅传播了佛法和中医,同时也将大量香药传输到日本,致使日本目前以形成的香道流派就有100多个。

    到了宋代,香薰已达到全盛时期。宋代出现了新的熏香方法 —— “隔火熏香”:先将特制的小块炭烧透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在香灰中戳些孔,再放上瓷片、银叶、金钱或云母片制成“隔火”盛香。如此慢慢的“熏”烤,既可以消除烟气,又能使香味的散发更加舒缓。

    在元、明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中,香药是主要商品。明成祖令郑和七下西洋,前往南洋、印度洋沿海以及波斯、阿拉伯等三十多个国家,其中香药贸易仍是主要商品。不仅如此,明朝时期香薰炉制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被称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即使以现代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明朝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其传世的《本草纲目》中对香药的功效及特点都较详尽的论述。收集采用了历代民间有效验方一万多个,其中收录香药近百种,分别归在芳草、香木二类中,并详加考证和论述。

    清朝中前期香薰文化的发展,虽不及隋唐和宋代,但在宫中和达官贵人中流传的也十分广泛。我们从现在的文化影视中,均能处处发现它的身影,使用香炉的造型图案也和朝服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

    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当时政府的昏庸无能,多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凌辱和侵略,不仅签下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至香文化几尽灰飞烟灭的境地。
中国香文化渊源
 
    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传统文化自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民间,香火即使在战乱中也从没有淹熄。每到端午节各地民间仍沿袭传统的采艾挂门前来祛病辟邪,祭拜祖先,拜神求佛,祈求平安也都燃香上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提倡“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使各类文化又重获新生。

    随着中医药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和影响,香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应摆到重要议程,也有众多仁人志士在整理和挖掘。被誉为中国香学第一人的台湾刘良佑老先生,20余年潜心研究,对香文化颇有心得:“没有昨天,今天就不会存在,那么又何谈明天呢?一个民族要有明天,是需要根基的,我们不把昨天的文化恢复起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话犹新,而老先生却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憧憬于2007年9月挥别尘世。

    2009年,在天香缘香业文化有限公司的努力下,通过数年的探究考证并发掘整理,终于研制成功出了“天香”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香文化产业的一项空白。该产品由38种名贵中草药精致调配而成,重点突出“绿色、环保”的理念,给传统的香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经数得上检验部门测试并经市场推广,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认可,被有关专家誉为我国香文化产业中的一支奇葩。

    随着人类环保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国的传统香文化理念必将走进亿万家庭和世界各地,同时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香文化鼎盛时期的来临!作者:孙永德   单位:天香缘香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文化中原杂志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