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著名“错字”牌匾追溯
2014/3/26 11:04:3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读到一篇名为《七大著名“错字”牌匾》的短文,该文“揭示”了七大著名“错字”牌匾,并作了一些“自以为是”的解释。若从中国文字源流和汉字书法历史来看,无论是康熙皇帝,还是赵朴初老先生,皆非始作俑者!读者只要浏览一下《中国书法大字典》,或者翻阅本人主编的《字林》大典附录二《古代书法家异写摘编》,即可明白就里!
一、先说“天下第一错字”——“避”。其实,问题就出在“辛”字上!辛字下部多一横,最早见于北魏皇甫驎墓志;唐代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中也有这样的“避”字。其他如“辟”“壁”“宰”等字亦然。
二、再谈“最有说法的错字”——“鱼”。“花港观鱼”,又是康熙御笔,下面四点变成了三点,这也不是康熙的首创。早在南北朝的朱君山墓志中已见这一楷书写法。至于说“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难道今时它已与火无关?
三、所谓“激励人们抗敌救国的错字”——“国”。该文称岳飞墓前照壁上的繁体“精忠报国”的“国”字少了一点,意思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一种什么联想?此一点能代表国君?查北魏孙秋生造像,晋、隋、唐大书法家王羲之、智永、褚遂良、李邕等均写过这样的国字,难道也都是要“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吗?
四、务必“正视现实的错字”——“裕”。赵朴初题写“裕安大厦”时,裕字左边少一点,“是感到家乡安徽离富裕还差一点”吗?如果差的较多时,朴老该怎么写?其实,查衣字旁的字,“衿”“袂”“袖”“被”“褚”“襟”等楷书,古人写作示旁的并不少见。“裕”字等草书更无不如此。
五、何谓“最具哲理的错字”——“流”。查《中国书法大字典》或《字林》,“流”的楷书,从南朝宋到晋唐名家大都少一点;“在”的楷书或草书多一点,也是屡见不鲜。清代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写“风流宛在”匾额追念欧阳修时,对谁说过这么写是“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中国书法大字典》共收45个“流”字,其中带点的有22个,难道这些字都犯了“多点风流”之大忌?
六、这是“最令人叫绝的错字”——“富”。该文称,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侧的上联“富”字少一点,下联“章”字下面一竖出了头,意思是“富贵无头”“文章通天”,进而认定“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了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错字竟有这般“伟大”的“魅力”,真不知这是何等逻辑?经查,北魏崔敬邕墓志、高贞墓志都写的是秃宝盖儿!类似的字还有“宜”“谊”“寇”“寫”“瀉”等。与章字写法相关的字尚有“漳”“障”“鄣”“彰”“璋”等。
七、真是“寓意深刻的错字”——“码”。该文称民族实业家张謇先生题写的“大生码头”,将繁写的“码”字下面“有意写成三点”,寓意“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打下牢固的民族实业基础”。不知作者根据什么硬说三点比四点更能体现张先生的寓意? “码”字出现较晚,书法字典基本未收。但查“驭”“驯”“驰”“验”“驴”等,马字下面写三点的,从隋智永到唐欧阳通真是不一而足。
对待汉字的异写,无论是笔画增减,还是部位交换,都是先贤的智慧和创造,也是历史的显现和积淀,既是中国汉字的特色,也是中国书法的丰美!如果按照该文推论,或以现行的汉字通用字表为准,那么历史上的各种碑帖和书法工具书,岂不错字连篇!岂不无地自容?(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林业大学英语教授,科普作家)作者: □邵玉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