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思远人》词意图。
读国学 长心眼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孔)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
《宋史》卷二百七十五
这则史料是关于宋太宗怎样处理与下级关系的。宋初的武将孔守正,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精英。当年孔守正在石岭关阻击契丹兵,充分表现出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官的高超指挥艺术,在他率领下,宋军歼灭契丹军万余,俘获敌方的高级将领王破得。不仅如此,孔守正还带领数百骑兵冲入敌军重围,将被敌军俘虏的数百战友全数救出来,比电影里的施瓦辛格牛气多了。
正因为战功赫赫,所以孔守正脾气很牛。 有一天,宋王朝的君臣在北苑举行宴会,宋太宗来到玄武门,却赶上孔守正等一群武将喝高了,拍着胸脯,扯着嗓门,和另一名叫王荣的武将争论各自守边关的功劳,大概是说我手刃了多少敌军,全歼了多少军团,攻陷了多少城池,你算老几,敢跟本将军比功劳,气忿忿地争执,失去了起码的礼仪——“忿争失仪。”估计连口水都溅到皇帝的脸上了。
这样一个场面,在北宋初期是不出奇的,因为北宋是从藩镇割据,武将跋扈的残唐五代走过来的,处理好这种事情,实现宋王朝向文治转型的任务,是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无法逃掉的功课。怎样做好这门功课呢?其实,宋太宗是做了预习功夫的,早在一次宴会上,有文臣向宋太宗提出来:今日宴会,最好不要饮酒,怕武臣借酒闹事,坏了体面。宋太宗却摆摆手:没必要,君臣共醉,不要分彼此。
宋太宗说到做到,对于孔守正和王荣的失礼行为,侍臣建议绳之以法,宋太宗却不答应——“上弗许。”而且,不计较到底,第二天,孔与王惶恐万分地来请罪,宋太宗说了一句很巧妙的话:“昨天我也醉了,糊里糊涂地不记得了。”于是放下这件事不过问。
宋太宗用一种高明的方法来显示自己的宽容,不说自己不计较,而是说自己不记得,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醉。因为醉,你失态,我也失态,不存在谁得罪谁的问题。
因此,表达宽容的最好办法不是说我原谅,而是说我不记得。当然,也要为你的忘记找一个双方能接受的理由。
国学小知识
章回小说: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而不是之一。
要说起源,得上溯到唐朝寺院里的和尚说故事,叫做俗讲,和尚们说经说法,也是讲究粉丝量的,总得想办法留住听众,有什么办法呢?就在关键时打住,给读者留个想念,后来就产生了章回小说里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到了宋朝和元朝,有了讲史话本,就是讲历史故事。一段几百年的历史不能一次讲完,得一次次地讲,每讲一次就是一回。每讲一段故事之前,得用个简练而句式对偶的题目告诉听众大概内容,相当于剧情简介,这就是回目。
到元末明初,正式产生章回小说,已经很文艺范了,跟茶馆里说书没多大关系,诸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罗贯中、施耐庵他们是文学青年,不再是说书人。
到明代中叶,小说的回目正式创立,直接标目为“回”,又加上了对偶的双句回目。这个时期《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词话》等,都分回标目。
诗文名句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宋 晏几道 《与郑介夫》
郑介夫又叫郑侠,介夫是他的字,王安石于他有知遇之恩,但后来因为画了一张《流民图》,弄得他与王安石的关系很紧张,郑侠也一度被免职。晏几道写了这首诗安慰哥们:老弟,看开点,别看人家春风得意,他们主管的繁华也是一时而已,如人间过客,不能长久。主张者,主管也。
关于郑侠与王安石的矛盾,已是过去的事了,这两位都是君子,没必要辩个谁是谁非。但晏几道这两句诗却颇有哲学意味,春风固然带来繁华,但也不能主宰四季,其本身也是人间过客,迟早让位于其他三个季节。
人事亦如此,繁华不会赖在谁家永远不走,人的兴衰也是有季节性的,这样一想,就会少一分计较,不会那么着急,知道要慢慢等,慢慢看;也会多一分警醒,知道自身的繁华不是自己能猖狂嚣张的资本。(原标题:宋太宗和稀泥 不计较武将"忿争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