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的文财尊神,是殷纣王叔父比干。比干乃亘古忠臣,无辜为妲已所害,挖心而死。据神话传说,比干升天以后,玉帝怜悯其为国尽忠,无辜被害,而心已被挖出,不会再生贪心,乃封其为掌管天下财库之神享受人间香火,“文财神”为其封号。
据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6月出版的《民间诸神》一书称:“财神又有文、武财神之说,以殷代忠臣比干为文财神,关帝为武财神等”。另据台湾嘉义文通慈善会与嘉义文财殿管理委员会1984年8月初版发行的《嘉义文财殿沿革志》一书,也详细记载了文财神比干农历九月初一千秋的诞辰的历史。
把受人崇敬的比干作为文财神奉祀,是一种神灵崇拜现象。神灵崇拜是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崇拜的神灵与载入国家祀典的神灵,以及宗教诸神,是我国广泛流行的神灵系统的庞大神群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它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国家祀典神灵,宗教诸神互相渗透、互相吸收的过程。
人类发展的历史,逐渐自觉认识到世界统一性的存在。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受到种种自然环境的制约,在这些制约关系中,一方面人的力量有限,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往往将自己置于自然界其他事物的从属地位。当人们对自然界的力量不能认识时,以为自然界中存在种种奇妙的力量,想像它们是有力量、有意志的,它们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神成为人将自己与其他种种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产物;而且,将自己放在了从属地位,将神所代表的超自然力放在了主导地位。例如,上古时期形成了拜物教,有的崇拜太阳,有的崇拜北斗星,有的崇拜蛇,有的崇拜水,有的崇拜风。他们分别将各种自然万物奉为神明,认为自己的生死祸福由其主宰。另一方面,人们把自己的想像加在神灵身上,使其拟人化,加上了姓名、出身,并附会种种传说,为他们职掌的“神权”加上合法的理由。这种演变过程,称为神灵的“人格化”。我国民间诸神的人格化比载入国家祀典的诸神要多。例如,祭祀关羽的活动,民间信奉褒扬他的江湖义气为表率,统治阶级祟祀它,表彰他的忠勇神武,为国捐躯。民间信奉的弥勒是五代时布袋和尚的形象,供奉他的最初用意与宗教无关,大半是因为他笑口常开,取吉祥之意。后来,因这一形象在民间流传颇广,佛寺中的弥勒也多取这一形象敬奉了。此外,民间传说,古代神话故事及经过文人加工的神怪小说,也对民间信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早期的如唐人小说中的柳毅,后来被正式崇敬为长江金龙大王;晚一点的如《封神演义》、《西游记》中的各种神祗,也都进入了民间诸神体系。在西藏和福建等地,建有唐僧师徒庙及孙悟空庙。
总之,民间信仰的诸神,是在原始神鬼信仰的基础上,与国家诸神,佛道宗教和民间文学三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民间信仰:是兼容并蓄的,既保持传统的风格,也不拒绝外来的东西。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基于实用的敬神态度而产生的,俗话说“急来抱佛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准确地说出了中国下层社会民众与神灵的关系。
以上简单说明民间诸神信仰产生并持续发生影响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它的起源和发展,对了解比干被封为文财神的背景,是一个辅助参考。
当然传说中比干升天后被封为掌管人间财库神,即文财神,还涉及到古代道教所神化的太上老君所忧心阴阳之气在天地之间和聚失凋而上天阳气渐稀的说教。据传说,当初,天皇舀大海之阴水,和土为泥,捏泥为女,接天之阳水,和土为泥,捏泥为男,从而造出人世。以至数十万年,人世繁衍,阴阳之气在天地之间和聚,死后归阴曹地府者极宏,返阳天帝宫者很少,致使地下阴气渐浓,上天阳气渐稀。因此,太上老君下界度人修道行善,劝人修炼,使人化为阳气,回归天宫。自开天辟地以来,由人觉悟而修炼升天者,为数很少,原因在于“欲”求之心不除。有欲,力不足则伪!智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有欲,神不能静,心不得宁,悲愤不得解。静神宁思者,即洗涤内心之污垢。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外物不能扰其心。太上老君所谓学道之路。内外两除,得道之人,内外两忘。内者即心,外者即手。平静淡泊,旷达快爽,方可如释重负。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中倡导“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指出人们只要抛弃那些有背人之本性的圣智,亦即玩弄计谋、花招,背离本性,是小圣小智,老子称其为“大伪”,而体认本性,遵其而行,是大圣大智,老子称其为“大明”。弃“大伪”而修“大明”,绝圣弃智,才能够顺天随时,自然感应。古代儒家圣人,假托仁义之名而行自然之道。后世不知,以仁义导人,以礼仪禁人。导而不动,禁而不止,于是诱之以富、贵、权势。仁义者得富,以富为美,不能让财;仁义者得贵,以贵为荣,不能让名;仁义得势。以势为杰,不能让权。达到了这些,整日惶惶不安,唯恐失之;未达到这些,整日蠢蠢欲动,百计求之。于是,天下未有安宁之日,心中未有平静之时,世道失去淳厚,人身违反自然。比干忠心事主,替天行道,受大辱当为社稷主,受大殃而当为天下王,却甘心辅佐皇侄辛受,以至谏纣不纳,无辜残遭挖心之害,六魄入地,三魂升天,被玉帝封为财神,主宰人间财务,不贪不贿不徇谋私利,完全是人们出于恐惧或恨“大伪”之恶,或是为了维护地上主权的清正廉明,不得已而产生的象征性信仰。
至于说到玉皇大帝,它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灵,也是封建皇权在鬼神世界中的象征。他内有三宫六院,外有文武百官,这一套天界的景象,与现实社会中的封建帝王无异。早在殷周时代,国家祭祀中就已有总领群神的上帝。在历代官方祀典中,他被称为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在道家祭祀的三清神尊中,有一清为玉帝。道教传说认为,食玉可以长生,玉本身又有纯洁清静的象征,所以道家凡言及神仙,都以玉字相称。如玉女、玉郎、玉简、玉册、玉京、玉兔等等。唐代诗人的诗篇内常称天帝为玉皇、玉帝。这位天神总领了佛、道及民间信仰中的所有神鬼,具有“神明暗察,天地无私”的刚直威严。民间传说玉帝在每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凡巡查人间。可见,玉皇大帝封比干为文财神,是对比干绝无贪财之欲的高尚人格的莫大信任和褒奖。中国的文财神祀奉,以台湾香火最盛。台湾的嘉义市有文财殿第一楼正殿奉祀主神有:文财尊神,左龛:善财财神,右龛:福财财神。第二楼凌霄宝殿奉祀有:玉皇上帝,左龛:太阳星君,右龛:北斗星君。右侧小庙奉祀:大众爷。
文财殿庙址,位于嘉义市林森东路,占地二百余坪。该庙信徒除嘉义市外、遍及台湾全省各个角落。统由嘉义市文财殿管理委员会负责掌管日常庙务,管理组织各分灵之副驾。如嘉义新港乡宫后街财神坛;高雄市前全区中华三路天兴府天宫财神十一爷副驾;嘉义市北门街天宫财神庙灵圣堂;高雄市苓雅区武智街十一巷上兴府二十二爷财神;嘉义市玉山路六十巷福安坛三十六副驾财神二十七爷等等。
嘉义市文财殿敬奉文财尊神比干,缘起于一段曲折传奇的扶乩显圣故事。原来,台湾嘉义番社,即今西荣街一带,是高山族聚居之地。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以后,汉人大量移入,高山族被迫迁入山区,番社一带遂为汉人所占有。据传说,当初有一吴姓泉州人,自唐山渡海前来经商,随身携带香火,早晚焚香膜拜,祈求平安鸿图大展。有一天,他来到番社兜售货物,已是夕阳西斜之际,番社地灵人杰,随身保护神有意停留济世安民,吴氏劳累之余,御下重担,顺从神意,觅屋奉祀香火。没有多久,番社附近发生瘟疫,传染全境,灾情惨重,惟吴氏一家平安元事,加之每天吴家经常瑞光闪跃,因此引起四邻好奇者前往参香膜拜,所有参香膜拜者均异口同声赞叹神威显赫,应验无比。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前往参拜获解救者不知其数。瘟疫消灭后,信徒为报答神恩集资建庙。初建之庙虽为简陋的小竹庙,但金身安座后,恩波浩荡,香火更盛,每处农历九月初一日圣诞日,各地信徒络绎不绝前来膜拜,诸罗城到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幸一日番社发生一场大火,圣庙及金身全部付之一炬,人民无家可归,四处流散。不知又历多少时日,番社火灾场地又有人们重新兴建住宅,而原来的圣庙却无人问及。初,吴熊先生为了谋生,来到番社承租在一陈姓妇人房屋居住,位于嘉义市西荣街26号。不久,买下所租房屋及用地。以后一家很不平安,便前往嘉义具新港乡东兴坊,迎请奉旨出巡的池府千岁金身来家扶乩,请问休咎,指点迷津。池王扶乩指点:吴熊所买房地以前有一圣庙,因遭天灵地变,圣庙全毁,灾后无人关心,奉祀之神暂回天庭,这一天神因负救世重任,不久又降旧地,以待有缘善士。吴熊所买之屋地即是以前庙地。又云隐灵光于此,其神与吴熊有缘,吴氏只要设置神位,并以红纸或红布书写一“财”字安贴于神位,早晚焚香,口称内神,膜拜祈祷,必有感应。吴氏依指点而行,果然,从此家运渐好。1971年池府千岁再次降临吴家,扶乩指点因缘成熟,应雕刻金身奉祀。这次扶乩才说明其神为掌管天下财库之文财尊神奉旨救世安民,赐财积善之家。百姓或经商之家,纷纷贴出“招财进宝”、“财运亨通”、“恭喜发财”、“财源茂盛达三江”、“生财有道”、“赠福财神”、“财气扑面”、“四季发财”、“财源广进”等等吉祥浯,召唤文财尊神慷慨赐财。三年之后,即1974年9月创立大兴宫,即文财殿前身。开始扶乩救世,同时依神指示点化,成立了文通慈善会布施济世。十年以后,即1984年农历四月初,文财尊神又在乩语中进一步道出其为殷纣王叔父比干。到这时,文财神之来历以及神迹才大白干天下。因大兴宫旧址太窄,无法容纳日渐增多之信徒,经众善男信女聚议,决定另寻选福地新建圣殿,文财殿现址于是入选,即于1984午八月购地,十二月一日动工,1985年八月开工,费时一年,而于1986年八月二十八日入火安座,同时改称文财殿。
文财殿管理委员会为了寻根谒祖,由副主任委员蔡保源带领赴大陆祖庙进香团一行16人,于1990年9月下旬来河南卫辉比干庙进香,炉主吴熊善家也参加了这次进香。他们的莅临,使祖庙增辉,山欢水笑,进一步沟通和促进了海峡两岸文财尊神信徒们的相互了解和共识。大家一致表示要弘扬文财尊神比干刚直无私、清正廉明、普化众生的善道,以达到宏法天下的目的。(耿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