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宋词革新大家:苏轼

2013/11/6 16:29:22 点击数: 【字体: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是我国古代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的杰出作家,特别是他对词题材的革新和开创的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宋词革新大家:苏轼

苏轼

宋词革新大家:苏轼

苏轼手迹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21岁的苏轼随父苏洵进京。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苏氏父子皆能文,在当时皆负盛名,世称“三苏”,其中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

“以诗为词”的革新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来“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相当多的人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酲解愠”。但苏轼不满以词为“小道”的传统看法,他打破词和诗的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引起了当时词坛的震动。南宋末年的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的确,苏轼“以诗为词”,不仅以词写传统的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等题材,而且把诗人惯写的怀古、咏史、游仙、悼亡、惜别、登临、宴赏以及山河风貌、田园风光、参禅悟道、哲理讨论等题材和内容全部纳入词的领域,凡可为诗者,皆可入词,使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经过苏轼的创作,人们才真正看到词可以反映广阔的生活内容,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也正是通过苏轼的创作,才开始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词至苏轼,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

首先,苏轼以词抒写了爱国的豪情壮志。北宋内忧外患,尤其是西夏、北辽的边患威胁,始终令北宋统治者寝食难安。每一位有志于现实的文人士大夫当然也牵挂着这一切,期望自己建功报国,有所作为。苏轼活跃于政坛的年代,边塞矛盾集中在防御西夏的入侵方面。苏轼在词中就涉及这方面内容,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维护祖国统一、反对西夏入侵的强烈愿望。该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壮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这是苏轼对温庭筠、柳永为代表的传统词风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情”之志写慷慨豪情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的靡靡之间中解救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这是苏轼第一首豪放风格显著的词,奠定了苏轼的豪放词风。

其次,苏轼第一次把农村题材正式引入词中。苏轼熙宁末、元丰初改知徐州,地方春旱,他曾到徐州城东的石潭祷雨、谢雨,根据路途所见,写下一组《浣溪沙》,共5首,下面录其中一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在这组词中,描写他在向神谢雨的路上所见的农村景象。这里有桑麻、枣树,有鱼鸟猿鹿;有蒿艾的气味,有缲车的声响;有“老幼扶携收麦社”的活动;有“敲门试问野人家”的场面;还有“旋抹红妆看使君”的村女、“牛衣古柳卖黄瓜”的小贩、“垂白杖藜”的醉酒老农和“隔篱娇语”的缫丝姑娘。词人以亲切的态度、欢悦的心情、平易的笔调、朴素的语言,向我们展示出5幅仲夏农村的风情画,并对受灾的农民表示同情和关怀。在苏轼以前的文人词中,偶尔出现过以农村片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但是苏轼这样以组词的形式,多方面描绘农村生活的画面,把农民、村姑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并且敢于揭示农村生活贫困的一面,这在扩展词的题材方面,无疑是一重要贡献。

再次,苏轼词抒发了对亲人朋友真挚的怀念。与家人、友人等比较真挚、庄重的情感,苏轼之前几乎很少入词。但到了苏轼笔下,却变得十分通常,处处可见。《沁园春》是他赴密州任旅途中寄苏辙之作,表达了对弟弟的一片深情。词云: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词人要求调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任职,获同意以后赴密州任。一路风尘仆仆,为的就是早日见到弟弟。所以,词人在“灯青”、“鸡号”之时便晨起早行,披寒冒霜。旅途寂寥漫长,唯有回想往事、思念苏辙才能消磨时光。词人以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二人自比,可见当年名满京都、踌躇满志之情景。兄弟二人都有“致君尧舜”的宏伟志向,也有挥毫万字的才气,并有“此事何难”的信心。

在中国诗史上,从西晋潘岳以来,只有悼亡诗,苏轼破天荒写了悼亡词。这种描写自己对妻子的感情的作品,自然要比那些以第三者身份描写男女悲欢的作品更为真挚动人。《江城子》词是苏轼知密州时在熙宁八年(1075年)为悼念妻子王弗而作。虽然“生死”已相别“十年”,“孤坟”又相隔“千里”,但苏轼还是那样哀思深切,结想成梦,“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词的结尾设想亡妻在地下为怀念自己而不胜痛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加强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显得更为意切情深。

苏轼词揭示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态度、内心的苦闷和思想上的矛盾。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词人被贬黄州时期,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胸襟和气度,表现作者虽处逆境而不颓丧的旷达乐观的情怀。这样的词在苏轼以前是没有谁能写得出来的。失意而求归隐,成为苏轼贬谪期间的一个经常性的主题,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反映在他的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作者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作品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风格清奇冷隽,为词中名篇。苏轼的咏物词把内容与艺术技巧大大向前提高一步,为南宋咏物词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创豪放词风

苏轼在词史上还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便是丰富了词的意境、改变了词的风格、创立了“豪放”词派,最能代表苏轼独特风格的作品当数《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把登临怀古词推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古今绝唱”,全词不仅提供了祖国江山的瑰丽画面和历史人物“雄姿英发”的生动形象,而且表现出词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向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执著,通篇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基调。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故事说明了苏轼和柳永词的不同风格,也说明了《念奴娇》词突出地体现了苏轼的豪放特色。

《水调歌头》是中秋之夜咏月兼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同样被人们认为是苏轼词中的杰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的上片由“把酒问青天”开始,幻想“乘风归去”,但又感到天上清冷,不如留在“人间”,反映词人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他所热爱的社会人生,词的下片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联系“人有悲欢离合”的世事迁移,抒发对苏辙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又以乐观通达的态度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苏辙的祝愿,也是对自己的慰勉。全词展示月夜的幽景奇情,人间天上,虚实并写,以自然境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词人胸怀的疏旷开朗。它洗尽铅华,脱去柔靡,飘逸空灵,疏宕洒脱。所以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念奴娇》与《水调歌头》的内容和题材虽有所不同,但意境却同样神奇壮美,风格也同样豪迈奔放。南宋时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这段话对苏轼词的特点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作了十分准确的概括。

苏轼以他丰富的、多方面的文学创作实践,最后完成了北宋的诗文革新,并把这一革新精神贯彻到词的领域,推动北宋文学和词的创作发展达到最高的水平。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了词的地位,扩大了题材,在音律上突破限制,使词更好地为扩大了的内容、意境服务。他创立的豪放词风得到了辛弃疾等许多爱国词人的直接继承,并从南宋一直影响到金末的元好问、元代的萨都剌和清初的阳羡词派的陈维崧、曹贞吉等人,受到后人的仰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