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禁用“洋地名”是文化回归第一步

2013/10/16 10:54:25 点击数: 【字体:

    张枫逸

    在北京看到“天鹅堡”、在苏州看到“普罗旺斯”,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了。有媒体随机选取全国12座城市240个小区,发现1/5的小区在命名的时候,含有外国的信息。明明是中国的建筑,与异域风情毫不相干,却硬要冠上加州水岸、普罗旺斯等洋名,显得不伦不类,多少有点讽刺。

    近日,《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10月15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建筑物及居民住宅区名称,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名字、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做地名。

    对于洋地名的热衷,不仅是简单的拉大旗作虎皮,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在一些管理者看来,用有国际范儿的名字命名,可以提升城市档次,从心理上缩短与国际大都市之间的距离。而对于一些开发商而言,唯洋地名马首是瞻的另一面,是对居住文化的迷失。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有太多元素可以汲取,但一彰显浪漫,就要用到法国的地名;一突出时尚,美国的地名就成了不二选择。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被冠上了“洋名”的小区,每平方米单价几乎都在同城市房价的中上等水平以上。仿佛只要沾上一点洋气,身价立马就上去了。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指出:“洋名小区泛滥是当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一定程度反映出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隐藏在其背后的国家文化本体性发生的转变。”由于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占据强势地位,导致一些国人失去了对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认同,进而丧失民族自信。立法禁止洋地名,河南并非首例,此前南京、宁夏等地都曾出台过类似的规定。此举给洋地名泛滥套上了紧箍咒,理性纠偏的意义毋庸多言。

    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种文化。比如,一提到杭州的雷峰塔、断桥,就让人想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一说到西安的粉巷、竹笆市、案板街,就让人有一种穿越回唐朝的感觉。遗憾的是,这样内涵深厚的地名被淹没在众多毫无品位的地名中。

    洋地名只是地名文化贫瘠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两种现象同样值得反思。一是地名雷同、缺乏特色。解放路、人民路、花园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很多城市都能找到。千篇一律的地名和千城一面的城市,都让人感觉索然无味。二是用数字命名地名。河南信阳羊山新区道路名是在2006年12月公布批准实施的,但对于新八大道、新二十四大街这样的数字地名,许多当地市民至今还一头雾水,知道路,却搞不清楚路名。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数字地名或许便于规划,但其过于强调功能性,丧失了地名应有的文化内涵,也让公众难以接受。

    正如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牛宁所言:“如果道路命名者能少一些媚俗、功利,让城市路名更具文化传承功能、更加朗朗上口,那么路名在传承城市历史发展的作用上将更加明显。”禁用“洋地名”只是文化回归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让有关部门和开发商对地名文化形成敬畏,通过邀请专家参与、面向公众征名等形式,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因子,让一个个苍白的地名鲜活起来,真正成为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3-10-1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