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印象之洛阳老城现存的深宅大院

2013/3/21 11:34:49 点击数: 【字体:


印象之洛阳老城现存的深宅大院
 

  御街

  传统的城市中轴区

  传统的城市中轴区,是以龙亭为龙头,向南今宋都御街及中山路一线街区。其北端依时序分别为唐藩镇衙署、五代宫苑、北宋大内、金末皇宫、明周王府遗址所在地,至清康熙年间在此修建万寿宫,即今日龙亭。这一带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这里是开封七朝古都历史的见证。按古人传统的看法,这片圣土无论是方位还是地相地脉,都是神州万里难寻、历经千年选择的风水宝地。

  由龙亭向南,即为今日开封老城的中轴——宋都御街及中山路一线,若将近年来考古相继发现的宣德门遗址、午门遗址、州桥遗址、朱雀门遗址、南薰门遗址等地点连接起来,它们恰处在一南北直线上,这条直线便是北宋时的御路天街,且正好为今日宋都御街及中山路一线所叠压。对北宋御街——中山路奔驰的汽车轮下8米——黄土所掩埋的昔日辉煌,《东京梦华录》中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这条北宋皇帝祭天祀祖、出宫游幸而往返经过的御街,从皇宫正门宣德门(今午朝门附近)起向南经里城朱雀门至外城南薰门(今16中院内),长10余里,宽200余步(按今人步幅约合150米),两边还建有御廊。宽阔的路面上列置有黑漆杈子和朱漆杈子,类似今日的交通标志隔离栏,路人分行过往,朱漆杈子内的中心御道不许一般官民行走,为皇家专用。此外,还有两道排水用的御沟,内植荷莲,近岸栽桃李梨杏,沟旁杂花相间,春夏之交望之如绣,真比今日的沿街花坛还美。街两旁衙署相连、楼阁对耸,街面上雕车宝马南来北往,看这北宋时的御街是何等的绮丽壮观啊。今日的宋都御街与之相比,也只是全豹一斑。中轴线的叠压,“路摞路”的奇迹,不仅是古代所谓王气文脉形与神的传承,也是今日后人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所以这一带的风貌十分珍贵,中轴区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起来大有可为。

  贯穿全程南北的中轴区,不但显示着王气,传承着文脉,还是我国大都市中街市交易发端时期的典型繁华地段。由于北宋一代破除了坊市分离制,桎梏商业发展的坊墙不复存在,在东京城的许多地方都可以沿街开店摆摊,北宋之前的诸朝是绝对不允许的,就连前面所说的御街两旁的御廊,也曾准许百姓买卖交易。御街州桥以南的路段更是酒楼、铺面林立,特别是州桥夜市通宵达旦,盛况空前。宋时的州桥横跨汴河,纵贯御街,人依桥望月,水天一色风景甚佳,故“州桥明月”为汴梁八景之一。到了现代,州桥仅留有地名让人怀古。计划经济时期,市饮食公司不知是真有眼光,还是无意之中,在州桥遗址之上开设一家“州桥日夜餐馆”,经营胡辣汤和水煎包,24小时营业,颇有宋时州桥夜市的遗风,口碑很好,还被评为“中华名小吃”。1984年8月,在这一带市政地下施工时发现了州桥,只因考古经费拮据,无法大规模发掘,未能窥见名桥全貌。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山路中段及大纸坊街拆迁改造时,为古州桥的开发预留了位置。北宋东京,繁荣的州桥夜市开创了我国城市夜市经济的先河,同时也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改变了城市夜间沉寂的面貌。这种都市市井风貌一直在古都开封世代传承,现今名扬省内外的鼓楼夜市,就是千年东京州桥夜市的再现。

  开封这条传统的中轴线,州桥以南再说下去,似乎就会觉得茫然。从古代到近代,从地名到地物,虽名有变化物有变迁,但这条中轴线一直都是完整的。像宋代:宣德门——州桥——朱雀门——龙津桥——南薰门,近代:午朝门——老府门——行宫角——州桥——大南门,节点虽有变,端点仍存在。今天的中山路,你说是城市传统的中轴区也好,说是旅游观光的景观轴线也好,北头的端点十分气派,南头的气势太弱。修复与开发“大南门景区”成为开封各界群众的企盼。

  1994年4月开始,在大南门月城残墙之上修复了长406米的瓮城城墙。接着由市政府邀请专家,对“大南门瓮城景区的规划意见”进行了论证。规划意见提出,不但要修复大南门的城楼正楼,还要修建箭楼和敌楼,并拟沿用城门楼原貌的独门洞形式,一改大梁门、安远门城门楼下扩门3个直通道路的交通方式,而在瓮城两侧第一个马面外以券门洞的形式开挖东西两个交通道口。这样就会造就一个完整的规模较大的“修旧如旧”的文物景观。专家们建议将此景观命名为“南薰门古城堡景区”,并预料围绕景区将会形成一个繁华的文化闹市区。如能果真这样,外地游客沿这条传统中轴自南向北游览开封时便有了目睹古都风貌的第一个高潮。开封这处传统城市中轴区的南北,便也都有了较为完美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端点。

印象之洛阳老城现存的深宅大院
 

  马道街旧景

  传统的田字块闹市区

  以鼓楼(鼓楼广场)为中心,依傍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交易市场)的传统繁华商业中心区,被称为田字块闹市区。鼓楼是古都开封的历史性坐标,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规模宏大,“声震天中”的巨幅匾额为历代名流和百姓所津津乐道。它是多代都城之后,城市地位下降的开封,伴随着人类文明由古代向近代、向现代发展的脚步兴起的又一个城市中心标志。从初建到今天,这里一直是开封传统的、权威的、效果最好的信息传播之地、广而告之之所。虽然早在1948年鼓楼已毁于战火,28年后违背民意国法又拆除了幸存的鼓楼高台,使鼓楼广场只见广场不见鼓楼,但鼓楼仍然耸立在老开封们的心中。长期以来,复建鼓楼的呼声不断,充分体现了开封人对自己城市标志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迷恋。

  由于鼓楼(鼓楼广场)地处城市心腹之地,南接马道街,北连书店街,东系鼓楼街,西通寺后街,四街两边商铺、旅店、货栈、饭馆等鳞次栉比,行业齐全,生意兴隆,早年就成了商业繁华区。大相国寺在先,鼓楼在后并与名刹相邻,追古溯今,不难发现,宋代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的庙会瓦市和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的相国寺游览、宗教、商贸及文化娱乐活动,对这一传统繁华商业中心区,有着极其深远、不能割裂的影响。

  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初年,西方商品和外来文化侵入内地的规模越来越大。马路修筑、西式营造、电灯安装等,在河南最早就出现在开封以鼓楼为中心的传统繁华商业中心区。光绪三十年六月,清政府在开封市内首修马路,鼓楼街便是河南修筑的第一条马路。

  自古名商巨贾会聚开封,当然分外看好以鼓楼为中心的田字块闹市区这一黄金之地。历史上有很多名店铺老字号虽历遭劫难,几经兴衰,仍然留存至今。老开封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许多都坐落在这里:像“又一新”、“第一楼”、“陆稿荐”、“晋阳豫”、“包耀记”、“马豫兴”、“大金台”、“万福楼”、“王大昌”、“乐仁堂”、“老五福”……它们是镶嵌在古都开封传统街区上的一颗颗珍贵的宝石。许多老字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也是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老字号,应是保护古都风貌、保护传统街区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我市在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书店街的改造。改造的原则是全面保护传统建筑,完整保存传统风貌。不扩街、不挖树,不大拆大建,整修门面,局部改造。改造后的书店街,以明清小式建筑为主,屋高以两层为主,一层、三层兼而有之,错落有致。青砖墙、小瓦顶,飞檐挑角、雕梁画栋,花格子门窗,配以匾额、楹联和雕塑,古色古香的书店街成了开封保护古都风貌、开发改造传统街区的公认典范。今后马道街的改造就可吸取书店街改造的经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商都网(2009-04-24)
0
下一条:洛阳印象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