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在近代笔记中自成一家。其中有一则宋朝宰相吕蒙正的逸事,读来颇多感悟。
吕蒙正为相,有以古鉴献者,云:“能照二百里。”公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为?”
又有以古砚求售者,云:“一呵即润,无烦注水也。”公曰:“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吕蒙正认为能照二百里的古镜对他来说是多余的,他的脸只有盘子大小;古砚哈气即润,也是多此一举。即使一天哈出一担水,又能值几个铜钱?但是,吕蒙正忘了,这是两件稀世珍宝,世人求之而不得。
笔者以为,吕蒙正不识宝物,大有好处。一则可使谄媚者找不到行贿的借口;二则可以让自己为官清廉,保一世清名。只可惜,今之为官者,识“宝”者多矣,无论青铜瓷器、绘画书法、善本雕刻,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内。许多为官者自认高雅,对于“宝物”更是趋之若鹜。我所在的城市中就有一局长,收藏甚丰,甚至经常奔走于中外拍卖行。
收藏作为个人爱好无可厚非,弄好了还可以保存国粹。但是,倘若此等爱好与其为官有关,就应该警惕了。苏轼《放鹤亭记》有言:“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苏轼的警告,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其实,贵为大宋宰相的吕蒙正未必不识上面的两件宝物,只是不以其为宝而已。在其眼中,宝物者:民也,国也,不贪也。王文昌【原标题:吕蒙正眼中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