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洛阳

文帝曹丕的一生

2012/5/4 9:56:23 点击数: 【字体:

 

    曹丕,字子桓,是卞氏所生长子,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曹丕出生前不久发生了黄巾大起义,出生后又发生了外戚与宦官之争和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  

    曹丕自幼生长在军旅之中,5岁时父亲就教他学习射箭,6岁时就射得很好,随后学习骑马射箭,8岁时骑射就能左右开弓。年长一些遍访名师,学习击剑,剑术也很精通。年轻的曹丕一次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人共同饮宴,他早就听说邓展擅长剑术,臂力过人,能空手夺白刃。席间,曹丕与邓展讨论击剑的体会,觉得邓展所言不像传说中那样神奇。邓展请求与曹丕过过招,双方拿起甘蔗当剑杖,来到殿外开始交手,几个回合下来,曹丕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众人都笑了。曹丕年少时不仅武艺有长足的进展,同时文学修养也没有偏废。8岁时就能写文章,稍稍长大一些,又学习了大量的古今经传、诸子百家等书籍。曹丕这种文武兼修的努力和进步,当然和他父亲曹操的教导分不开。曹操是一个文采出众、武略盖世的豪杰,曹丕虽然比不上其父,但也是一个文武全才式的人物。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击破袁氏,攻占了袁氏经营多年的大本营邺城。曹丕在进入袁府时,遇见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因见她貌美,遂纳为妻。曹丕在邺城时基本上过着贵公子的豪华安逸生活,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虽然多次担任留守邺城的重托,但宴饮游乐、击剑田猎成为他生活的主要乐趣。

    当然,在邺城期间,太子之争也是曹丕政治生活中一件重大事情。曹丕成为太子还是费了一番周折的。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曹丕在他们中间排行仅次于刘夫人所生的曹昂。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昂在征战张绣时牺牲,于是曹丕就成了曹氏家族的长子。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曹操更多的是喜欢另外两个儿子,即曹冲、曹植。曹冲聪慧过人,宽仁大度,五六岁时就有“成人之智”,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发生在他的幼年。然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得病死去,曹操极为悲伤。曹丕去劝慰时,曹操却说:“这是我的不幸,可是你的大幸了。”所以后来曹丕当了皇帝,曾多次说:“如果曹冲活着,我是得不到天下的。”曹冲的死,使曹丕少了一个竞争对手,留下的就只有曹植了。曹植文思敏捷,才华英发,颇得曹操宠爱。曹丕尽管文才也不弱,但终究不及曹植,所以在许多显露才华的场合,被曹植占尽了风光。曹丕因此很是郁闷,他的心腹谋士吴质看了出来,就对曹丕说,不要与曹子建比敏捷的才思,再遇到送别曹操的场合,你就伏地痛哭。这一招果然奏效,曹操和众大臣感觉曹丕才思敏捷不如弟弟曹植,但其孝心可比曹植强多了。

    曹植和曹丕相比,虽然在文学才华上是曹植占优,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应该说曹丕要胜一筹。从争嫡两方身边智囊团的构成来看,优势也不在曹植一边。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说这四个人在曹丕身边号称为四友,司马懿、陈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谋略公认是汉魏谋士,吴质心计深沉,文才也佳,朱铄的官位是中领军。反观曹植的智囊团清一色的是文士,像杨修、丁仪、丁廙等,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吴质之流的老谋深算,这样在斗争中自然就差了一截。号称“有才策”的杨修与吴质第一次交锋就败下阵来。

    因竞争太子一事,曹丕经常悄悄招吴质进宫秘密商议,为了掩人耳目,让吴质藏在大箩筐中用马车拉进宫,这在当时可是违反规定的事,偏巧这事让杨修的手下给发现了,杨修就去报告给曹操知道。曹丕闻听事情败露,心里特别紧张,但老谋深算的吴质却劝他放心,让他下次只拉一个空箩筐进宫,料想杨修必然还会去报告。曹丕依计而行,果然杨修又去禀报曹操,曹操派人一检查,箩筐里只有一些衣物,根本没人。杨修想算计别人反被暗算了一把,还连带着主子曹植都受到曹操的怀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曹丕在四友的策划下,在夺嫡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同时,他又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适时地展开了活动,“御之以术,矫情自饰”,还收买曹操身边的嫔妃为自己吹枕边风,同时拉拢曹操手下的谋士重臣贾诩等人。曹丕最后做了太子,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曹操谋士贾诩的一句话。《三国志•贾诩传》记载了曹操与谋士贾诩关于立太子的对话,使我们感觉到曹操虽然有诗人气质,但首先是个政治家。贾诩让曹操看到袁绍和刘表在立嗣问题上废长立幼的利弊和前车之鉴,对于曹操来说,身后政权的安定和长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让路。所以他马上作出了决断,立曹丕为太子。而曹植缺少政治家的干练,身上的诗人气质不时发作,任性而行,饮酒不节,屡犯法纪,终致失宠。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做其父丞相曹操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立为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代汉为帝,即魏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邺城为五都之一。曹丕统治魏国前后共6年多,在政治军事上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基本上是守着他父亲曹操的业绩。他最大的失策,是没有乘刘备伐吴之际,挥师直捣吴国的江东心脏地区,仅仅满足于孙权称臣纳贡的表面胜利,错失良机。后来曹丕两次兴兵伐吴,都徒劳而返。曹丕生活上远远没有曹操节俭,曾筑东巡台、九华台等,造成其后明帝兴建宫室的奢侈风气。

    曹丕在位6年中还是采取了不少政治措施。首先颁布有利或关心百姓的诏令,多次在灾荒年开仓赈济,广议减轻刑罚而惠及百姓,病重时遣散宫女各归其家;其次,鉴于汉末外戚宦官干预朝政引起宫廷混乱的教训,明确规定“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其三,尊孔崇儒。曹操时对儒家只是打打旗号,实行的是法家治国,而曹丕在各地兴复儒学,朝中设立太学,进一步确立了儒学的文化统治地位;其四,确立九品官人之法,这是曹魏政权取士的基本方法,大体上恢复了两汉时期的选才制度,这一制度对其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推举官员制度影响很大。曹丕为魏王后,通过尚书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其内容即在州郡设置中正,选择当地贤能之士充任。区别人物,定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由吏部选用。但九品中正之制,并非曹丕突然决定施行,早在曹操当权时,何夔即向曹操建议,曹操也已经表示同意,只是未及推行。曹丕即位不过两三个月,即颁布了“九品官人”法。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5月,曹丕在洛阳病故,终年40岁,只做了5年零7个月的皇帝。他的儿子曹叡继位,史称魏明帝。【原标题:文帝曹丕的一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