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努力,东汉帝陵考古取得重要突破,已进行7座帝陵考古勘探和2座帝陵考古发掘工作,确认东汉帝陵形制及陵园布局,逐渐拼起一幅宏大、完整的东汉帝陵陵园图景。
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近日获“2017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新的发现为研究东汉陵寝制度的内涵与演变、探讨各陵陵主归属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并为东汉帝陵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总体布局得以确认。东汉陵园采用内、外陵园制度,内陵园以帝后合葬墓为中心,外陵园以大规模礼制祭祀建筑为主,一般由寝殿、园省、园寺吏舍3组建筑单元组成。
考古首次明确了东汉帝陵墓冢的基本特征。帝陵有圆形封土,直径多在130米以上,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长50米、宽9米以上,内收多级台阶。考古确认了文献记载东汉帝陵陵园诸要素,如帝陵封土东侧有“石殿”,功能相当于西汉时期的陵庙,南侧有“钟虡”,即陵园内举行祭祀的大殿。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大一统王朝,帝陵葬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东汉帝陵开始实行的‘帝后合葬’制度,对家族观念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夫妻合葬的殡葬习俗延续至今。此外,‘南面而居’等建筑规划理念,也被后世不断传承。”严辉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