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被称为古城的地方,都有说不完的历史。古城洛阳,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5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在五大都城遗址的中心地带,保存着至今尚存的古代城池——洛阳老城。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历史光环笼罩下的洛阳老城,渐渐沦落为洛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集中、基础设施最差的棚户区,散落其中的几十处文物古建岌岌可危,文保与民生困局亟待破解。
60年前城市建设的“洛阳模式”
洛阳老城是金代在隋唐城遗址上兴建,历经元、明、清及民国至今。城池格局、街巷框架基本未变。在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依旧如初,城墙遗址仍可追寻,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人文景点星罗棋布,是游客探寻古都洛阳文化记忆的必到之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洛阳建设成为一个重工业集聚的新型城市,于是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铜加工厂等7个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业项目落户洛阳。为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不受破坏,同时满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洛阳市政府在新城区一期规划中提出了“保留老城建新城”的思路,选择在文物古迹较少的涧河以西地区新建工业区,创立了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的“洛阳模式”。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创新留住了根。
老城经历双重危机
“在这儿住,就怕下雨下雪。”洛阳市老城西南隅鼎新街6号的“土著老户”何济轩说,“雨天将就着也能过,可现在房子的地基出现这么大裂缝,谁还敢住啊?”老何面露难色。由于老城区内没有排水系统,污水倒灌导致的房基裂缝现象频繁出现。
让老百姓闹心的远不止雨天和排污。狭窄的街道,“一个地方卡住,一条街都瘫痪”;没有通气、通暖,“取暖靠烧蜂窝煤,做饭靠扛煤气罐”;环卫、消防设施不完善,“垃圾随处堆,苍蝇满天飞”;很多居民家庭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如厕得跑两条街”……
资料显示,洛阳老城区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却居住着2万多人,低保户占一成多;给水管道、主要下水管网多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前,电力线路容量有限,无法满足现在的生活需要。近年来,虽然政府陆续投入资金改造旱厕、完善照明配套设施等,但是“打补丁”式的维修,并不能彻底解决古城居民的生活难题。
与生活设施缺失并存的是大量文物被破坏、侵蚀。
老城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府文庙、河南府城隍庙、文峰塔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曹操点将台,存放关公首级的妥灵宫,武则天来过的安国寺,狄仁杰办公的府邸……但这些文物遗址要么被周边杂乱的建筑淹没,要么被占用、被侵蚀。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院多为居民占用,建筑形态已被破坏;几十处具有文物价值的明清建筑散落在民居之中,有的已是残垣断壁。一名外地游客感叹:“老城街区内的私家大院年久失修,就连最具代表性的文峰塔,三面都被破旧建筑包围,想给文峰塔照个全身照都找不到地方。”
登高远眺,历史悠久的洛阳老城,只见棚户不见古城。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明珠蒙垢。
文化福祉融入百姓家园
2010年,以老城东南隅、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的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3年修改和完善,古城保护和整治的相关规划获得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和省住建厅评审通过。
“古城保护与整治,重点在民生,核心在为民。”老城区古改办主任王延生说。项目规划区1360亩范围内,涉及居民9000余户两万多人。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古城保护与整治工程的核心与关键。
对于群众最为关心的搬迁安置,考虑到居民对古城的深厚感情,老城区将全区最好的临河地段作为安置用地,就近安置被征迁居民。在配套设施上,社区内暖气、燃气、地下停车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周边交通十分便利。
为了防止整治对文物建筑的破坏,征迁伊始,洛阳市专门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将300余处基地面积约7100平方米的老建筑一一登记造册;已征收历史建筑分5级实施挂牌管理,注明建筑名称、保护等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并成立20余人队伍专人看管、巡逻。
在紧张施工的项目一期201亩核心区工地,记者看到已经拆迁完毕的废墟之上,唯有古树、老宅保存完整,格外显眼。“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将突出对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古城的街巷、古树、历史建筑等细微之处,也将被重点考虑。”王延生告诉记者,“古城保护与整治将遵循历史原真性,整个城市的风貌、韵味、尺度、肌理,都被原封不动的传承下来,打造一座充分展现千年古都历史文化的‘现实之城’。”
历时3年规划,投资额达85亿元的洛阳古城整治与保护项目一期工程计划今年10月竣工。届时,洛阳老城将再现古色古香的千年风韵,最大限度实现“民生改善与资源保护深度融合,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共同繁荣,文化福祉融入百姓家园”,让老城居民真正享受古城保护与整治带来的民生改善和地缘优势形成的发展机遇。
■ 背景新闻
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列入PPP模式试点项目
2014年12月,经河南省专家初审,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金元古城保护项目)入选PPP模式开发建设项目。该项目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洛阳市政府与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全过程”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本报通讯员 苗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