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几个老人围着一盘象棋;一楼农民书屋里,有农民在借阅图书;楼上展览室内,来自邻近华阳产业集聚区的打工者在参观,讲解员介绍着烈士事迹……这是孟津县白鹤镇西霞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行的常态。
近年来,孟津县建设了像西霞院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县委书记吉振华将之定位为“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吗?
西霞院基地主要介绍孟津第一任县委书记任春华领导百姓抗苛税、宣传抗日触怒蒋介石英勇就义的事迹。同时展览村里走出的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党员干部的事迹,还将村子里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录在墙上。
西霞院关工委的老同志介绍说:“百姓走过基地,就会想起共产党人为百姓不怕牺牲的历史,县里镇里也将这里当作干部学习教育的场所”。他们又打开借书登记本,捧出洛阳市“三无两有”(无辍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青年有技术、少年有文化)活动先进的奖牌,说:“不只讲政治,基地建在这里,还能告诉大家啥是对啥是错,谁爱国、为民、文明,谁就是对;反之,就是错。基地就这样抓住了人心,心正行事也正,赌博打架的没有了,打工学技术的多了,孩子们努力上学心劲更足了。这不就是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吗?”
文化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而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来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斗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和谐稳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变革,价值取向多元,人们思想意识更加复杂。一方面,人们对核心价值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在一些地方暗中滋长,更有一些人,恶意毁谤否定党的历史与红色文化。越是众说纷纭,越是风急浪高,越要把红色文化作为价值的定盘星、思想的压舱石,越是要用创新有效的办法来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看孟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其弘扬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创新方法是重要原因。作为文化之乡,孟津有浓厚的文化传统,建祠堂竖旗杆,表彰符合优良传统价值的人和事,是一种风俗。教育基地借助这种百姓认同的方式,加以改进创新,以基地为载体,将红色文化传统教育融入乡风民俗,进而结合民生改善、乡村治理,以看得见的好处,重塑乡风民俗,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民主、文明等核心价值观,可谓善莫大焉。
一位领导同志说,从《三字经》,到理学体系,再到唱戏说书,封建时代,伦理道德宣传无孔不入,连穷乡僻壤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都能讲出一二三来。相比之下,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得还不够,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弘扬红色文化,孟津迈出了值得称道的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更多地方更多人,拿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