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座墓葬墓道上的一个盗洞里,考古人员出土了20多块精美玉衣片,表明墓主人身着玉衣下葬,地位显赫。
玉衣的出土、巨大封土、方形回廊砖石结构墓室……种种情况表明,墓主人身份应属东汉早期的诸侯王或列侯。
文献记载,东汉早期葬于洛阳的诸侯王只有“城阳王”刘祉。刘祉是西汉皇室的直系血亲,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仅是西汉皇室的旁系。
被传为“李密冢”的这个墓葬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朱仓村东,地处洛阳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区陪葬墓区内。当地传说隋末李密曾率瓦岗军在汉魏故城里的金墉城(俗称“李密城”)驻扎,死后葬于此处。“李密冢”略呈方形,墓冢十分高大,现存封土还高达15米,2006年在邙山古墓冢文物普查时被发现。
2009年当地村民建设取土时一度挖出了瓦当、柱础石、散水等遗物遗存。为更好地保护正在遭受破坏的建筑遗址,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墓园进行了全面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掘区域主要有墓冢东侧的建筑基址、墓园遗址外围及墓道盗洞局部,发现大型夯土台基、院落、道路、排水渠、墓冢封土等遗迹。
该墓曾被严重盗掘。考古人员在清理墓道上的盗洞时,除了玉衣片,还发现了瓷罐、石案、铜铺首、铁锄等品种丰富的遗物,以及瓮、罐、盆、壶等陶质生活用具,奁、盒、案、盘、耳杯等仿漆木器和风车、仓、井、圈厕、鸡、俑等模型明器。
考古表明,墓园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外围建有两重环壕,内部设置5座大型墓冢。主墓冢即“李密冢”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墓,墓道长27米、宽4.3米,东侧构筑有大型建筑基址。
通过解剖盗洞发现,墓室形制为方形回廊砖石结构,墓底铺条形大砖,墓壁底层为黄肠石,砖筑券顶。黄肠石表面磨光,一些刻有工匠信息。墓室外围还填有大量木炭。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东汉时期帝陵的封土都是圆形,但“李密冢”封土是方形,与西汉墓冢封土相似,应处于两汉过渡之际,这对研究两汉墓园的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结合遗址、盗洞内出土器物的时代特征,如“长乐未央”文字瓦当、大量乳丁外围无装饰的卷云纹瓦当等,初步认定墓园年代应在东汉早期。
史家珍说,这个东汉墓园的修筑年代在东汉第一位皇帝光武帝原陵之前,保存结构较为完整,其整体布局与东汉陵园也具有相似性,均为墓冢在西、建筑基址在东的格局。因此,这一墓园的发现,将对东汉陵寝制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原标题:考古证实:洛阳“李密冢”实为东汉诸侯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