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与品牌 >> 浏览洛阳

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

2013/4/15 8:48:31 点击数: 【字体:


    为进一步繁荣古都洛阳的旅游文化,推动旅游事业向纵深发展,2000年,河南省、洛阳市旅游文化等相关单位委派以洛龙区旅游局局长石诗龙同志为首的洛龙区挖掘整理唐代“十万宫廷乐舞”古文化,领导小组对洛龙区所辖的徐屯、田山等地进行调研。史料上有这样的记载:清末民初时期,洛阳地区徐屯、田山、老贯庄、石人、孙旗屯、东关爽明街等十几支民间宫廷乐队,在每年的关林朝圣大典上争相登场,展示各自的演奏技艺:“威严的黄罗伞,两旁飘扬着数十面彩旗,嘹亮的马蹄号与铿锵的锣鼓声交相辉映,笙管齐鸣,音韵悠长,场面十分红火” 。

    领导小组根据史料的记载和得到的信息,决定从田山村入手。目前,只有田山村还保留一支二十多人的宫廷乐队,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九十余岁,最小的也已六十多岁,他们仍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往下传承,演奏的曲目只有《嵩岳调》、《颂太平》、《青天歌》、《富贵不断头》等七、八首曲子。为拯救“皇家绝响”,洛龙区旅游局请来了诸多史学家和音乐家参与挖掘整理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洛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胡昭俊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他拿出了自己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挖掘整理的乐谱,其中有1956年他在徐屯采风时老艺人赠送给他的工尺谱抄本和他在1962年为市人民文化馆编写的《民间器乐曲选》共120余首宫廷乐的原始资料,为十万宫廷乐舞后来的挖掘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2年,由政府搭台,公司化的运作方式成立了“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按照史料记载和对龙门石窟万佛洞佛坊、奉先寺背光、八作司佛坊等二十一个音乐洞窟,一个经幢,两个佛座的考察,发现大小不同的乐队组合三十四组,共有十八种乐器,总数为一百七十六件。唐朝乐队的编制与现在有所区别,那个时候没有过拉弦乐器,只有打击、吹奏、击弦(弹拨)乐器,乐舞团成立后立即在田山乐队只有管子、笙、横笛、云板、星(碰铃)等为数不多乐器的情况下添置了编钟、石磬、风鼓、细腰鼓(打击乐器类)、唢呐、排萧、陶埙(吹奏乐器类)、箜篌、琵琶、中阮、大阮(阮咸)、古筝(弹拨乐器类)。这些乐器的加入,基本上恢复了唐朝时期乐队的编制。从这些洞窟中发现伎乐天和伎乐人共一百七十六身,这些飞天形象舞姿多样,表情生动。有的身穿细腰长裙,出胯侧腰,伸右足尖点地,上身向右倾斜,双臂抚头;有的身穿长裤,双手托掌于头顶,左腿直立,右膝曲掖,飘带飞扬于身体两侧;有的手拿巾、抚等道具,双臂柔婉舒展,兰花手轻举巾或拂尘,微出胯,稍倾头,体态松驰、自然;有的高绾发髻,穿袖口狭长轻纱;有的披着环绕丰腴身体的帛带。这些生动的造像反映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根据这些丰富生动的造像,乐舞团编排了一批舞蹈。如《颂升平》(又名荷花灯舞),是依据龙门石窟莲花洞窟顶中六个大莲花飞舞的供养飞天的造像而编排的舞蹈,她们昂首挺胸,双臂舒展,头顶莲花,形态各异,动态强烈,舞人在中,伴奏乐人在两旁。这是典型的汉族舞蹈“文舞”的一种形式;再如乐舞《春江花月夜》,这个舞蹈早在唐朝的十部乐中的清乐中就已有记载:舞者服饰为碧轻纱衣,裙襦大袖,画风云之状,漆鬟髻,饰以金铜杂花,锦履;再如舞蹈《飞天》,就是依据龙门石窟“万佛洞”中赵客师洞等洞窟中飞天的造像编制的,飞天即佛教中的八部护法神中的乾隆闼婆和紧那罗,她们是歌神和乐神,在佛国世界中的任务就是娱佛,这些佛国中的音乐总是围绕在佛的周围。专门歌舞的供养飞天一般是披巾围绕,后带飘拂,腾空飞舞,专门奏乐的伎乐飞天手里拿着各种乐器,动作自由,举止飘逸,她们是佛教中最优美的形象。按照这些资料,乐舞团排练了一批节目于2002年四月在龙门石窟商业街演艺厅正式演出。

    2003年乐舞团开始吸收新鲜的血液,招聘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作为乐团的主要力量。为尊重历史,乐舞团先后派人到北京、西安等地的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武则天研究会请教专家学者,从演员到服饰、乐器的配置、舞蹈的编排、乐曲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整理加工,乐舞团演出水平的迅速提高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获得了“音乐活化石”、“河洛一绝”、“皇家绝响”、“中原第一家”等诸多美称,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使濒临灭绝的一千多年前的艺术形式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由此,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便成为国内外各媒体关注的焦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香港各大媒体、美国的《音乐中国》、《河南日报》、《大河报》、《旅游报》,《台商》杂志、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东方今报》、《经济观点报》、《洛阳广播电视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等诸多媒体近年来相继报导了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活动的情况,仅我们搜集到的各类报道就有数百余篇,众多知名人士给予了高度赞扬,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原文化部部长高占祥观看演出后欣然题词“乐舞怡神”。

    2002年以来,乐舞团先后应邀参加了中原旅游交易会、世界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及其文化发展委员会成立和第二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2002年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专场演出、由文化部举办的民间专业文艺团体团长研讨会开幕式演出活动,代表河南省参加“情系首都,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及“情系浦江,感知河南,中原文化上海行”的大型文化广场活动,2004年、2005年参加了国际韩氏祭祖大型演出活动和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2006年参加祭周公大典,并于2005年八月与日本民间艺术代表团在龙门石窟同台演出。

    关于为什么叫“十万宫廷乐舞”这一称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乐舞队是由武则天拿出十万胭脂钱组建的,二是说隐喻女皇统治的十万江山稳如磐石之意。而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刘志清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一是它融会万国,把周边许多国家许多兄弟民族的文化融会在一起;再一个就是它声势浩大,有时候一个舞蹈就由一千多人来表演;还有就是辅助国政,用它来提高武则天政权的威望和凝聚力。

    武则天一生信佛,曾税天下僧尼,人出一钱,募得七十万贯钱财修建龙门石窟,唐高宗(李治)上元年除夕,时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则天率文武朝臣驾临龙门。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武则天生前曾多次带领文武百官到龙门礼佛,龙门石窟不少洞窟都有礼佛图,登基后武则天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更加投入佛事。

    2004年八月四日是农历六月十九日,传说这一天是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各地的佛教徒将要龙门石窟拜佛,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和龙门石窟联手打造了再现一个一千三在年前武则天称帝后到奉先寺礼佛的宏大场面——“武皇礼佛”。首演之日,数百名居士(佛教信徒)随着武皇的队伍向卢舍那大佛三拜九叩,场面甚是壮观。从这天起,“武皇礼佛”作为龙门石窟新的内容,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连演三百多场,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

    目前,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既能在舞台上表演具有浓郁唐韵的整台歌舞晚会,又能参加大型祭祀、庆典、迎宾礼仪活动。

    2002年以来,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经常被邀请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地表演。

    2006年十二月应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再次赴上海在上海大剧院作专场演出。2007年元月又随省、市政府代表团赴香港演出,省委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是河南旅游文化的一张面熟的名片”。

    2006年六月五日,洛阳日报发表的“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细要”中指出:深度挖掘周、汉、唐文化,培育《河洛风》、《十万宫廷乐舞》等旅游文化品牌。【原标题: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舞台中国网 2008-6-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