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于9月27日晚,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广新局主办,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市豫剧院承办的《梨园寻根――戏曲品鉴会》在河南群艺馆隆重上演,7位告别观众几十年的老艺人重登舞台,再亮金喉玉嗓,让在场的戏迷和专家备感震撼。对他们的工作我要竖起大拇指,向他们行致谢礼,因为他们寻找的不仅是几个唱段而已,而是在寻找中华民族戏曲瑰宝之根!
(一)称胡发生是豫西调的当今“泰斗”级的元老当之无愧
豫西调须生唱腔的苍劲、悲壮、浑厚,与豫东调须生(俗称红脸)似唱似说、高亢昂奋的唱再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豫西调又称“西府调”,或“豫西梆子”。形成的渊源与豫西地区所处的位置密不可分,受当地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语系音调、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影响,是在流行于河洛一带的“靠山簧” (俗称“靠调”)基层上演变而生的。 清后期到民国年间,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东达郑州、南到禹州,包括伊川、栾川在内的18个州县成为豫剧最活跃的地区。
当时豫西调在密县、巩县等地最为盛行,那里的的煤窑主们,多敬奉“太清太上老君”,迷信“老君爷爱看戏,戏越好窑越旺”的说法,出资大办戏班,著名的有太上班、太乙班、三清班、太清班,尤以太乙班最负盛名。太乙班分大二班、小二班,培养出豫西调须生前三代演员:其中老盛三、张妞、喜连、杨小德等,都是红极一时的著名须生,他们应该是有史料记载的豫西调第一代著名须生。接下来一些新的演员又涌现出来,以张同庆、张小乾、张福寿、周海水(人称“三张一周”)为代表的须生成为豫西调的第二代著名须生。后来王随朝(艺名“狗尾巴”)与贾宝须(艺名“地牤牛”)等就该排在豫西调须生的第三代了。这三代须生,有史可据只有张同庆在上世纪30年代灌制过唱片(已遗失),其他人只有文字记载,除贾宝须外其他名家都没有留下声音资料,但他们是豫西调须生最红火的时期,与豫东红脸形成了东西对峙的格局。从王二顺起,他和李小才,现存活于世的曹天社应该列入第四代,而胡发生、李小青等名家可称为豫西调的第五代须生演员。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李树建则是豫西调第六代须生演员了。
我一直关注着胡发生老人,因为他是唱豫西调的当今“泰斗”级的演员,我为他已写过好几篇博文来介绍他,文章主要有:豫剧著名红脸胡发生及他演唱的《申包胥挂帅》、豫剧《申包胥挂帅》(又名《站城头》)的唱词简析、豫西红脸胡发生演唱的《闯幽州》录音及唱词、胡发生演唱的《卖苗郎》选段“叫儿妻你转上老父拜过”欣赏(包括唱词)。
今天再发一篇介绍他的文字。胡发生,豫西调传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西管茅村。1948年参加偃师县学戏,主攻须生。1950年拜豫西调名家王遂朝(艺名“狗尾巴”)为师。胡发生跟随王遂朝多年,一直到王故去,又为王守孝三年,可以说是王遂朝的衣钵传人了。胡发生于1953年调伊川县豫剧团,观众誉为“小尾巴”。河南广播电台录播了他主演的《站城头》、《闯幽州》等剧目唱段。
文革前,为搜集戏曲老艺人的唱腔资料,河南省文化局来人到洛阳作这项工作时,胡发生正值中年,豫西调的领军人物王二顺认为他唱得好,就举荐了他,这才留下了《站城头》(又名《申包胥挂帅》)及《闯幽州》两段戏的录音,由此两段唱段省内戏迷才知道了豫西调还有这样一位名家。他的老师王遂朝有一出拿手好戏《唐知县审诰命》,胡发生也学得很棒,在当地很是有名。
今年他刚刚80岁,虽然前十多年做家务活时不慎腿被摔成了骨折,如今需要坐轮椅出行,但他头脑清醒,身体很好,唱起戏来底气十足,他的嗓音完好如初,还能演绎出自己所饰演过100多出剧目当中的40多部。前几天在郑州唱《文昌阁》时,依然气吞山河,字真而不浊,声宏而不爆,让在场的专家都惊叹不已!
豫剧《文昌阁》(又名《双孝廉》)我没用看过,这出戏还是我几年前从一篇介绍豫西调老艺人李小才的网文中才发现的。现在根据网络资料,对这出戏给予说明。
(二)文昌阁及豫西调名老艺人李小才演唱的《文昌阁》
这里文昌阁本是一座阁楼,而加上书引号就是一出戏曲的戏名了,请你注意区分。
“文昌”二字从字面上有“文风昌盛”之意,后面加一个“阁”字,就成了一座阁楼式的古建筑了。文昌阁里供奉的神灵是文昌帝君,民间盛传他是掌管读书人和已入仕者的功名禄位之神。与天上对应,“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由于这个原因,全国各地兴建的文昌阁如同敬奉孔子的文庙一样多,其中以北京、扬州、贵阳、岳阳等地的文昌阁最为有名。拿洛阳来说,城内就有两座文昌阁,一座是清代修建,在洛阳老城农校街;另一座更老一些,为明代修建,在洛阳老城柳林街(今文峰塔)。在洛阳附近各县的文昌阁也有几座,西南的宜阳县离李贺故里不远有一座,正南的伊川县临汝镇有一座,东南的汝州市也有一座(近几十年来临汝县有几次变迁: 1949年归许昌专区;1954年10月改隶洛阳专区管辖,1986年改隶平项山市;1988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属省直辖,计划单列,由平项山市代管。变来变去也说不清到底文昌阁有几座),稍远的禹州市也有一座文昌阁。
文昌阁本来是一座古代建筑,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祭拜文昌帝君、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怎么又成为一出豫剧的剧名?这要从豫西调著名须生李小才说起。他从小就过着四处乞讨的流浪生活,连自己姓什么也无定论。有人说他叫李小才,也有人说他姓牵,叫牵小才,从网上查他的生卒年月才认定是同一个人。因叫他李小才的居多,所以本文就按此叫法做介绍了。
李小才(1904~1970) 艺名金马驹。河南郏县人。豫剧演员,工生行。幼家贫行乞,12岁入密县北赵科班学唱豫剧。四年后出科,先后在密县太乙老班、太乙上班、小三班、巩县泥河、荥阳崔庙太乙班、登封卢店、禹县蔡仙社等处搭班演出。他嗓音好,常以重头唱工须生戏受到观众欢迎。擅演剧目有《伐苏秦》、《收吴汉》、《剿朱贵》、《文昌阁》、《八贤王说媒》、《卖苗郎》等。他的唱腔受韩小丹和豫西张福寿、张小乾、张同庆等前辈艺人的影响而又独树一帜。其特点为以大本腔为主,兼用二本腔,真假声转换衔接巧妙。其演唱酣畅淋漓又风趣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