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赏析 >> 浏览洛阳

生不逢时的河洛大鼓

2013/4/15 9:37:45 点击数: 【字体:

大鼓书儿出河洛

河洛大鼓就是洛阳俗称的“说书”,必不可少的乐器有书鼓、鼓槌、钢板、坠胡,此外还有折扇、手帕、醒木等道具。表演时,说书者站在鼓前,一手执钢板叮叮咣咣,一手执鼓槌咚咚通通,嘴里说唱着或长或短的历史或现代故事,伴奏的坐在旁边拉着坠胡,随着说唱者口中故事情节的变换,旋律时而欢快,时而低徊。说到精彩处,真真做到催人泪下、荡人魂魄。

河洛大鼓形成于1905年前后的偃师,刚开始时,它叫“鼓碰弦”、“钢板书”、“大鼓书”等,直到上世纪50年代,它才由高人定下现在的名字。百余年时间里,前后至少有7代艺人为河洛大鼓的发展和繁荣呕心沥血。


    薪火相传佳话多

    前3代艺人中,除了开山祖师段炎、胡南方、吕禄、李富路等,佼佼者中还有张天倍和程文和。

    张天倍是河洛大鼓第二代艺人中的翘楚,偃师李村人,生于1894年,卒于1970年。《偃师曲艺志》称其“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对河洛大鼓的表演作了很大的改进”,“饮誉豫西,声震伊洛”。他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数“认刘墉做干儿”和“伊川说书遭绑票”最为精彩。

   《刘墉下南京》是张天倍的看家书目,常说不衰。久而久之,他就戏称剧中主角是自己的干儿子,为啥呢?啥时候他缺钱花了,一说这个书目,钱就来了。

    “被绑票”是发生在伊川白沙的事儿。张天倍在当地说书献艺,冷不防就被一伙人绑架到了登封,到了登封,绑他的人却对他恭敬有加。原来,当地的老百姓想听他说书,但就是请不到他人来,没办法,有人出了这个虽然很馊但很管用的主意,将他“请”到了登封。张天倍了解情况后感动不已,便留下来说书多天。

    程文和是张天倍的高足,他和以他为代表的第三代鼓书艺人主要活动在1950年至1965年,这一时期是河洛大鼓的发展和繁荣期。

    程文和,偃师府店人,在鼓书界有“压塌洛阳”之称,传说只要他到洛阳城演出,其他说书的便没了生意。民间更有“程文和鼓响三声,十里内无说书” 之说。1959年,程文和进京献艺,在怀仁堂表演拿手好书《赵云截江》,获得赞赏,周恩来、董必武接见并与其合影。

    再往后传,第四代人鼓书艺人中有段介平、陆四辈等出类拔萃,第五代、第六代中有彭爱香、牛小枝、李明治等声名远扬,在河洛大地的乡村城市,在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鼓书场子上,仍然能时不时地见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身影。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大鼓书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很少能听到说书声了。以说书为职业的艺人也纷纷改行。随着老艺人的渐渐老去,年轻人从艺的越来越少了。

    河洛大鼓,一个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他的诞生,兴旺到慢慢消亡,也就一百年的时间。真可谓生不逢时。

    河洛大鼓,一个时代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原标题:生不逢时的河洛大鼓】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偃师民声网 2012年09月1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