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二十品”的章法特征是伸缩与跌宕兼具,呼应与顾盼相生,有行而越行,相揖而相让,既不是行书章法的实笔引带,也不像唐碑那样行列整齐……
□武庆平(河南郑州)
“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
“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崇高的地位。
所谓魏碑,是书法界对北魏乃至整个北朝碑志书艺的总称,名曰“魏碑体”,或云“北碑”、“龙门体”,习惯上称它“魏碑”。龙门北魏造像题记,体法多变,纯朴天然,介乎隶、楷之间,有其独特的风采。从乾嘉至清末,引起了包世臣、康有为等书法家、学者的极力推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颂“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魏体,指北朝元魏时的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或以元魏三朝中北魏水平最高,又谓之曰“魏体”。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其笔气浑厚,总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
从书法史上看,“魏碑”产生于楷书的发展时期。阮元《擘经室集,南北书派论》曰:“北碑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磅。”经阮元、包世臣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龙门二十品”书法艺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杰作。
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评述。他说:“古今之中,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有之。”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就用笔而论,大多数碑帖是方圆并用的。“龙门二十品”虽说纯方笔或者说主方笔的占大多数,但也有方圆兼备的。以我的看法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方笔的有慧成、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尉迟、一弗、郑长猷、惠感、解伯达、道匠、高树、前侯太妃十二品。第二类主圆笔的有元祐、法生、后侯太妃三品。第三类方圆兼备的有元详、元燮、马振拜、高太妃、慈香五品。
从结体特征上看,“龙门二十品”一是雄强茂密、意态奇逸。这一特征主要以慧成、孙秋生、惠感、前侯太妃为代表。二是疏密敧正、结构天成。三是长短俯仰、兴趣酣足。
“龙门二十品”的章法特征是伸缩与跌宕兼具,呼应与顾盼相生,有行而越行,相揖而相让,既不是行书章法的实笔引带,也不像唐碑那样行列整齐。总之,在有意无意间一任自然。【原标题:龙门二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