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景中有“龙池金鱼”。龙池,在洛阳西部20余公里的幽谷中,即今日郊区辛店乡延秋村北面的秦岭幽谷。这条山谷,人称龙池沟,也叫龙潭沟,是历史上素负盛名的花沟,春天桃李芬芳,夏日荷花满塘,秋季野菊万朵,冬日腊梅飘香。谷深处,有一深潭,潭中有泉,清水终年淙淙沿谷流下,滋润得满沟花木旺盛,充溢灵气。此潭即“龙池”。池内过去有五色鱼,红、白、黄、青、黑,游起来五彩缤纷,令人称奇。潭后原有龙潭寺,又名“九龙圣母寺”,殿堂宏丽,绿树掩映,景色极美。可恨的是,日寇至洛时,炸毁古寺,并且往龙潭中投掷数枚手榴弹,连无辜的游鱼也没能逃生。近年,乡民将深潭重砌,筑起围墙,又在潭中放养了黑色小鲫鱼,在潭旁建起一间寺房,并将流下的潭水拦成水库,造富乡里。水库中养鱼放鸭,又成新景。
说起龙池里的鱼,那才叫邪呢!据说年复一年,不多不少,总是360条,不见老的死,不见小的生,一律的一样长。那鱼游动开,映着树隙里撒下的缕缕阳光,潭面上就放射出五彩的光。人都知道这五色鱼是神灵,谁捉了就要送命,因此千多年来,没人敢伤害它们。 哪来的五色鱼呢?说起来,这和九龙圣母的来历有关。
很早以前,这龙池沟旁有户人家,姑嫂两人有次进沟采蘑菇,走着走着,嫂子感到口渴了,就来到深潭旁,拨开水面漂浮的落叶,喝了两捧清清的泉水。泉水又甜又凉,嫂子咂咂嘴直腰站起时,忽觉肚子里阵阵作痛,就又捂住肚子蹲下去,紧声喊小姑子。小姑子过来一看,觉得嫂子是临产了,忙飞身跑回家,一边托邻居去喊下地干活的家人,一边自己取了早已备好的襁褓,提了一瓦罐灶上熬的杂豆汤,匆匆赶回那深潭旁。到了潭旁,只见嫂子躺倒在地,肚腹裂开,身上爬着九条小龙。小姑子啊呀一声,吓得晕倒在地,瓦罐一下摔碎在潭旁,豆汤流进了潭里。那豆入水,竟化作游鱼,由于豆有五种,那鱼竟分出五色。
姑嫂的家里人赶来时,只见潭边笼罩金辉。正惊疑呢,金辉化作几道金光,飞入潭中。大家近前一看,潭边只剩下晕倒的小姑子一人。
后来,人们在这潭旁建了一座寺庙,塑了嫂子的圣像,在房梁檐柱上雕了九条腾云驾雾的飞龙,尊这塑像为“九龙圣母”,寺因此得名,亦叫“龙潭寺”。
圣母生的这九条龙,人言性格各异。据李东阳《怀麓堂集》说,大龙叫“囚牛”,喜好音乐,就是现在胡琴头上刻的那兽;二龙叫“睚毗”,喜爱厮杀,就是刀剑柄上那“龙吞口”;三龙叫“嘲风”,喜险,即殿角走兽;四龙名“蒲牢”,喜鸣,即古钟上的兽钮;五龙名“狻猊”,爱坐,即佛座上那雄狮;六龙名“霸下”,爱负重,就是俗称驮石碑那“老鳖”;七龙名“狴犴”,好诉讼,成了旧社会狱门上那狮子头;八龙好文,即石碑两旁雕的“文龙”;九龙名“蛮吻”,爱吞,即殿脊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