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棠树下,至今还流传着召伯听政的三则故事。
一为“怀保小民”的故事:召伯察访得悉,一领主因家奴损坏工具,对其捆绑责打。召伯命他去刑,并谆谆教导,家奴损坏工具是小事,而你责打家奴,是在损坏创造财富的国家工具,是大事。礼制要求不同分工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责,社会方能繁荣发展。“怀保小民”,体察百姓疾苦,悉心爱护小民,方能使社会安定、人间和谐。
二为“婚嫁六礼”的故事:召伯在乡间巡视,见两名男子为夺妻而斗殴。古时女子婚嫁,无证无凭,因而易引起争论。召伯为稳定家庭秩序,确立夫妻名份,制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婚嫁六礼”,为婚姻的庄严神圣和夫妻双方的义务责任,提供了心理和制度的保障。
三为“甘棠遗爱”的故事:召伯巡视乡里,为不让百姓腾房,结庐于甘棠树下。他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为了百姓安宁,宁可自己吃苦受累,这才是官员的本份。甘棠,已成惠政于民的象征;棠阴,已成良吏政绩的代称。清代诗人薛成兑诗云:“蔽芾诗章留古今,召公仁功得民心。甘棠剪伐犹知护,足见当年遗爱深。”百姓对召伯仁政的感戴,爱屋及乌,已化为对甘棠树的珍爱,勿剪勿伐,让绿荫永蔽人间。
礼乐文化,为官员的施政伦理立法。官德的养成,有待教育与法制同步。道德教育规范动机,法律制度惩处罪行。官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存律己之心,常怀爱民之情。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中,礼乐文化的廉政精神方能得以升华。“为问当年听政处,萧萧红叶满山庄。”清代诗人赵铭彝的殷殷祝福,是我们的共同期待,愿甘棠村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的建立,为官德的建设送来一襟明月,送来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