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钫在中国现代史上鼎鼎有名,他不仅是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时期陕豫两省黑白两道的“龙头老大”,而且他还是我国煤炭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创办的民生煤矿公司(河南义马煤业集团观音堂煤矿的前身),是当时河南仅有的、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煤矿,被誉为“中原第一煤矿”。
观音堂煤矿的开采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725年,也就是清雍正三年。据《陕县志》卷十三记载:“清雍正三年,陕州牧范时绪听其家差王某私纠乡民郝成尤等,有官三民七约,嗣得不偿所费,千总李定国、奉文任经查郝等,以骡二头贿之,捏报矿封抚宽,参奏时绪等,遣戍杖徙有差,矿洞封禁在案……”另据最近发现的甘壕老君庙碑刻证明,公元1761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六年,这里已经集煤成山,挖煤者众多。
观音堂煤矿之所以在近现代史上享有盛名,与张钫密不可分。
说起张钫开煤矿,还得从上世纪初说起。当时的中原大地军阀割据,到处烽火连天,民不聊生。1916年春,北洋军财阀王作梅以军阀张治公为靠山,在陕县观音堂镇霸占民办小煤矿,欺压窑主,民众敢怒不敢言。陕州知事何奇阳和当地乡绅、民众代表十余人,到张钫府求援。时任河南讨袁(世凯)军司令的张钫略施小计,使张治公部撤离观音堂。
当时,陇海铁路已通至观音堂。随着机车用煤量的大幅增加,陇海铁路公司、中福公司(英国人开办的煤矿公司)等国内外许多财团都看中了观音堂这里丰富的煤炭资源,均欲占为己有,矿权之争十分激烈。这时,任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的张钫依仗军人威望,巧妙利用各种矛盾进行周旋,与当地各小煤窑主合作,于民国九年(1920年),以“三民主义”的民生为名,创立民生煤矿公司,张钫为董事长,张钫堂弟张钢任总经理。民生煤矿公司所产煤炭多用于陇海铁路机车作燃料,其余少部分外销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地。民生煤矿公司也是当时河南仅有的、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煤矿。
民生煤矿公司创办初期,全部用土法开采,每日产煤仅三四十吨。1925年,直奉大战,民生煤矿公司遭战争破坏,一度停工。1927年,民生煤矿公司引进先进的蒸汽设备,开凿一号大井,每日产量上升至300吨。1931年,民生煤矿公司又开挖五号大井,日产原煤达到500吨。这时,民生煤矿公司已有大小30多口井,日产量近千吨。
后来,张钫看到渑池千秋一带煤炭资源丰富,便萌发了实业救国的念头,暗示其下属平庆云在义马开办福庆煤矿,这就是当时的义马四大煤窑(豫庆、福庆、顺庆、万庆)之一,为后来义煤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豫西,民生煤矿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撤往西安。1949年7月,民生煤矿公司被收归国有,正式更名为观音堂煤矿;1958年3月,升格为观音堂矿务局,并接管渑池的焦地煤矿;1979年11月,观音堂矿务局和宜洛煤矿、张村煤矿一同并入义马矿务局。
张钫在担任民生煤矿公司董事长期间,十分注重发展教育和相关产业。为解决矿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张钫办起了民生煤矿小学,设一年级至六年级6个班,每班二三十人;张钫还让其堂弟张钢在矿区开办了杂货铺和医疗所,方便矿工生活和就诊。
张钫创立民生煤矿公司后,为保护矿山及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于1930年在矿区中央修建了一座用于军事防御的炮楼。该炮楼为砖混结构,分为三层,一层为大厅,厅内挖有地下室及暗道,可通民生煤矿公司后院;二层驻守矿警队,每日荷枪实弹,轮流在矿区巡逻站岗,遇有险情,可在二层射击;三层为步兵扼守室,四周设有重机枪射击圆孔,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如守不住,可通过暗道进入矿区东山密林或矿井。该炮楼设计独具匠心,虽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如今依然屹立在矿区中央。该炮楼也是中原地区目前仅存的一座军事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