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家乡人——记新安县新城标致服装厂厂长王海棠的创业事迹
2013/9/13 18:50:44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王海棠,女,48岁,1983年参加工作,1983—1989年在新安县郁山煤矿医务室工作;1989年至1992年在新安县中医院搞护理工作;1993年至1995年创办新安县中城大酒店;1996年以后开始搞服装加工。
我原是一名中医院职工,1993年停薪留职在新安县开办中城大酒店。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步入了服装行业,当时我用800元买了一卷布,100元买了一张旧会议桌做裁剪台,在朋友那里借了4台旧脚蹬缝纫机开始投石问路,探索市场,我带领几位姐妹自产自销,白天赶集销货,晚上裁剪制作,我们通宵达旦,彻夜难眠,我们每天最多休息3、4个小时,一年的赶集生涯使我们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使我们对服装经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服装加工打下可靠基础。
1997年,经朋友介绍我租用了新安被服厂10台旧机器,组织了15名下岗女工,拉开了创业的第二步,当时在一没名气、二没流动资金、三没定位市场的情况下,我每月都抽出几天时间到南方、山东、河北等地考察市场,想尽办法,降低产品成本,自己进纱织布到染色,自己设计产品,我们几个女同志,身背肩扛,逢村必进,逢学必入,苦口婆心,找客户谈价钱,谈服务承诺,质量保证,当时很多村没有通公共汽车,翻山越岭村村步行,跑遍了新安县和邻近几个县的每个角落,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打开了创业的新天地。产品打入了关林、郑州服装批发市场,在洛阳市内产品产销两旺。
2002年承包了总工会锈品厂,并接纳了45名下岗职工。根据市场调整产品方向,业务额扩大,实现企业发展。之后,我成立了新安县新城标致服装厂,该厂现有厂房500多平方米,设备有80多台,职工达48人,其中有技术人员6名,高科技人员4名,管理人员3名,为了更好的回报社会,我们坚持以培训孵化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支撑,积极吸收接纳农村困难妇女和下岗女工再就业,在解决了他们当前生活困难的同时,经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并对哪些有创业意识、有创业能力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实现自己的创业之路,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走向新的就业岗位。十年来,基地先后接纳下岗女工和农村困难妇女3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人经过培训后自已创业,先后办起服装裁剪或服装加工、营销店,还有关林、郑州市场的批发点,累计辐射带动了4500余人上岗就业。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以乡、村、户为代表的小型加工基地。在庙头、李村、磁涧等六家小型加工基地,经常对加工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在产、供销上由基地直接管理,使这些小型农户加工逐步向规模化生产迈进。
我自己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组织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荣誉。2007年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2008年被评为省、市创业标兵;荣获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县委、县政府、妇联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关心的结果,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吸纳更多下岗、困难女职工再就业,带动更多妇女创业,为新安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安县人民政府(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