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轮从第一楼门前那条路穿行,拐到一条明显的后来建筑而成的仿古群建筑街上---宋都御街。街口一座高大的牌坊,牌门前一边矗立着一尊石雕的大象,背骑武士,手持长枪,庄严而肃穆。
再往前,眼睛一下豁然开朗。眼前一池碧水,水面干净通透,自然宽阔,湖岸弯弯曲曲,绿柳成荫。池里点点黑影浮动,仔细一看,却原来是人在水中游。听“导游”讲解,这湖叫“杨家湖”,当地人的叫法为“杨家坑”(怪不得刚才一路上我一直听他说什么什么坑的),传说是北宋良臣杨家将的宅园,旁边一个小了很多的“坑”,就叫“潘家湖”。老人给我们讲,这湖水原本是一清一混,也从而代表着两将的“一清一昏”,后来近代为了疏导水源中间修立了一座五孔桥,两面的水才都清澈一样。想来这其实是善良的人们根据历史而自撰出来,以告慰和纪念英雄的吧。
那时候大概5点钟,天还大亮,因为周围没有太过高大的建筑,风似乎也比城中的大些,也因为有水,风里隐约的一股甜甜的味道,如果不是湖边呐凉的人群,就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看湖面波光涟涎,景色真是迷人。
走走看看,说说笑笑,不知觉这一圈下来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下车时谢过那位可爱的老人,也因为他的朴实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更添不少好感。
进龙亭,午门前雄踞着两尊宋代遗物“镇门石狮”,一看就觉得威严凶猛。东侧一个足踏锈球;西侧一个膝下偎依幼狮,传说曾是故宫的遗物,明代的时候就成了周王府第镇门宝物。走过御街、玉带桥、朝门贯、照壁就到了龙亭大殿脚下,拾阶而上,殿前贯通上下的一条青石雕就,蟠龙盘绕的御道,据说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迹。而象征着帝王标志的“九龙”已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风吹沙掩雨水冲刷,早也模糊不清,只隐约能看到其中几形依然显现当年的富贵繁华。
上大殿俯身远看,左“潘”右“杨”二湖,公园里的旖旎景色,繁华的宋都御街,一一尽收眼底。
“断桥,有一座没头的桥。”爱人对我说,一看,果然。“杨家湖”似分又未分的在中间出现一座桥,姑且就叫做“断桥”吧。后来找过一些资料看,其实这桥没有任何典故,原来也是直通岸边的,后来好象也是因为疏导水源把路给拆卸半截,刚好到桥的地方。远远看去,似乎水面只有这座没有去处的断桥而就从来没有前路,那种“嘎然而止”的感觉让人没有丝毫的遗憾,就好象理所当然的那样。
拉着爱人从大殿上下来,沿湖边柳荫路走到“断桥”,湖水荡漾柳丝轻舞,风抚人面心意从容,明明中原大地却宛如一派江南景色。携手坐在断桥桥头,除了身下的桥身,其他三面都是水。水里很多人游泳嬉戏,湖上还不时有游览的舟船轻泛划过一道水痕。时间也已经不知觉的6点多了,西边的太阳已经悄悄的落下半边,整个杨家西湖的水面也因这余辉的光芒映衬成一池金色。
两人轻声漫谈至夜色慢慢降临,包租了一条人工的“花船”学人畅徉湖中,准备欣赏龙亭夜景。听划船的小师傅讲,每天晚上天黑以后,景点的工作人员就会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前往后一段一段的拉闸送电。果然,刚7点多点,夜幕下朦胧的午门牌楼上灯光骤亮,一阶一阶直至大殿,灯火通明把湖水也照亮了起来。花船划过的圈圈涟漪让水中倒影轻轻摇摆,我和老公携手高坐船尾,看着这旧时的美妙景象,真有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
下船的时候,整个景区大概也只有我们这两个游客了。从玉带桥上经过,再回头看看身后,白天看起来庄严肃穆的龙亭大殿此时却别有一种味道,灯火辉煌,就好象当年宋人初定天下大宴朝臣时的一派歌舞升平。
一路走下来,只有风声,水声和自己的脚步声。拨下门栓,拉开厚厚的红漆木门,眼前好一个繁华,人头拥挤、人声鼎沸。门里门外就好象两个世界两重天。耳边“吱呀”一声,再回头,千年的江山如画已经看不到什么了。 (原标题:开封之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