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作为杨家将成长、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杨家将文化和方兴未艾的杨家将文化产业。
开封是杨家将遗迹和杨家将故事传说最多的地区之一,杨家将文化资源丰厚。杨家将从麟州诞生,在山西、河北转战,于河南开封落脚。自宋开始,开封有杨业家庙,后改为孝严寺。
开封还有杨六郎(延昭)的宅第,即安家之所,其子杨文广长期在开封担任高级将领——京师宿卫。以上两处为史有明证、确凿有据的杨家将史迹,其在口头传说、见诸说部及戏剧者外,在开封民间父老相传、妇孺皆知的还有龙亭前边的潘阳二湖、龙亭土山之东的聚将钟、龙亭之下的藏兵洞和开封县城东北16公里处的招讨营。
1994年,开封为了纪念杨家将,在原杨六郎宅第附近兴修了新的天波杨府,成立了天波杨府联谊会,为杨氏寻根问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开封是宋朝的国都,内容丰厚的杨家将文化就产生在这片热土上。开封人民对杨家将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最为敬仰,感情也最为深厚。1000多年来,开封歌颂杨家将而鞭挞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戏曲丰富多彩、经久不衰。据不完全统计,仅杨家将的传说故事就有20余篇。杨家将的故事表现了杨家一门忠烈、前赴后继的无私奉献精神。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佘太君、穆桂英、八姐、九妹、丫鬟杨排风等家喻户晓、世代相传。
开封人民尤其喜爱杨家将戏剧,也是为“杨家祖祖辈辈把国保,世世代代抗北辽”的精神所感动的结果。杨家将戏曲是开封豫剧界的“看家戏”,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穆桂英挂帅》、《杨八姐游春》、《包公辞朝》等50个之多。陈素真的《破洪州》、《辕门斩子》、《穆桂英征东》,单绍莲的《穆桂英挂帅》等曾唱遍汴梁城,深受戏迷的追捧。
杨家将的英烈和传奇故事千年传颂,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市场广阔,前景看好。
穆桂英是如何大破天门阵的?宋代的短兵器和火药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12年9月19日,杨家将文化周在开封天波杨府启动,带领广大游客回到千年前的北宋。本届文化周分为开幕式、三地杨家将文化旅游签约仪式、大型实景演出、菊展、木版年画展、杨家将人物宣传展、宋代兵器及《三十六杨家将枪图谱》展、杨家将征战故事展、杨家将文化论坛几个部分。文化周大的亮点工程则是大型实景演出,演出共分为《宋太宗访帅》、《佘太君点将》、《铁血忠魂杨家将》3场。其中《铁血忠魂杨家将》由上百名演员参演,十余匹战马助阵,并融入现代高科技舞台特效,阵容强大、震撼心灵,进一步诠释了杨家将文化的内涵,仿佛将人们带回北宋,走进杨家将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
杨家将文化历久弥新,大有文化产业可做。天波杨府在原来白天马战项目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大型战争史诗巨制《忠烈千秋·杨家将》,该项目斥资近亿元,使用了大量的高科技设备,采用先进的电子灯光设备,并打造出了具有中国园林景观特色的演出环境和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舞台,这是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之后,我省推出的又一大型实景演出。该演出以杨家将征战疆场的动人故事为主线,500多人的超大演出阵容,表现出杨家将金戈铁马、征战疆场的动人画面。有人说,如果说《大宋·东京梦华》让人充分领略了开封文化的柔美的话,《忠烈千秋·杨家将》则充分展示了开封文化阳刚的一面和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夜游开封的文化内涵,打造开封旅游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七朝古都开封早就有“文包武杨”的说法,杨家将的故事更是几乎人人皆知。《忠烈千秋·杨家将》的编导尊重史实、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立足于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着眼于宋文化,深度挖掘、整合杨家将故事,以传承杨家将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宗旨,重新构思故事情节,组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力求呈现不一样的杨家将文化。
武戏文唱,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主题鲜明,是该剧的显著特点。该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气氛紧张热烈的战争大场面,也有一招一式你来我往单打独斗的小细节;既有声震云天刀枪剑戟冷兵器的比拼,也有呼啸而过上下翻飞眼花缭乱的马战表演;既有激烈的厮杀,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既有线索清晰的故事,也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既有全景、远景,也有中景、近景和特写。
巾帼英雄穆桂英的柔情在《情定穆柯寨》中得到充分展现,其指挥若定、刚毅果敢的性格在《大破天门阵》中大放光彩。穆桂英的形象是其在杨家将内部力挽狂澜于既倒和与辽国交战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段塑造出来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破天门阵》中第一次将降龙术等搬上舞台,化演义、传说为现实情景再现,令观众耳目一新,该剧那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
时代在变,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也不会变。杨家将是一个英雄群体,不论先人和后人,不论男人和女人,不论老态龙钟还是黄发垂髫,一个个都赤胆忠心、为国尽忠、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品质,正是时代所需要的。我们对该剧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精彩”与“震撼”的层面上,要由此及彼,推而广之,深刻反思,从中汲取正能量,振作精神,鼓舞士气,让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在开封,不仅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发展杨家将文化产业,民间也有人在宣传杨家将文化。将近70岁的文化老人杨庆化出版的专著《汴京杨姓名人》填补了开封姓氏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该书在杨家将的居住地宋都开封,由杨氏后裔整理研究、编撰完成,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曾经世界顶级的辉煌留给了开封流光溢彩的物华天宝和不可复制的宋韵雅风。
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笔极其宝贵的遗产,杨家将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打造“文化开封”过程中,我们要发挥独特的优势,通过新形式、新技术、新方法来展现杨家将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杨家将文化的品牌价值,将杨家将文化做大做强。本版配图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原标题:杨家将文化在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