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中国画研究院画师王顺利:追求道法自然体悟自然展现自我
2013/6/6 18:06:1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王顺利,1969年生于开封。中国美术协会会员。现任开封中国画研究院画师。酷爱山水,以自然为师,颇有心得。所创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大赛并获奖。
自六岁起学习作画,那时,他不懂线条之美,不谙意境之道。小学二年级的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表扬了他的画,从此,画笔就如同他的影子一般,跟随他穿梭于时空隧道、饱尝世间百态。他临摹任伯年、齐白石、吴昌硕等国画大师的作品,在文字堆里寻找作画语言,从六岁到十九岁,这十几年期间,他始终都是一个人在默默钻研。那时,他是一个腼腆的小画家,更是一个外柔内刚的酬志少年。
画笔一挥一停,已是人到中年。岁月已将他引入了水墨世界,而他也在时时思索着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在日记中,他写道:“通过学习理解传统国画的精神,我悟到了这其中的内涵。我一直探索的道法自然,其实是一种体悟自然、展现自我,追求‘大我’与‘小我’统一的精神境界。”
他由一个童稚的梦走上了艺术的征程,他的名字叫王顺利,但他走过的路却布满荆棘。
造化为师 坚持就有收获
对待美的事物,王顺利有着自己的理解。1969年出生于古都开封的王顺利,六岁时就能临习古人书画,上小学时便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摘得奖项。虽天资聪颖,王顺利却一直得不到老师的悉心教诲,再加之天性腼腆,羞于请教他人,索性就自己学习。一直到他19岁的时候,才进入著名画家祁惠民先生在相国寺举办的美术进修班学习绘画创作知识。同年,王顺利报考了中国书画函授学院开封分校美术专业,跟随郭述文、常炳辉、祁惠民等国画大师学习中国画,对中国绘画史、绘画理论和专业知识等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老师的教导,顺利一直清晰地记在脑中。郭述文老师的那句“一个画家,不管水平如何,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是他的不竭动力;在用笔技巧上,祁惠民老师“人拉架子车,从上往下走,自然需要运力,而作画用笔的力道恰似这拉车的迂回前进”幽默、形象的比喻则进一步塑造了自己认识世界的思维。他知道,令自己终身受益的不仅仅是用笔的技巧,更珍贵的是自己明白了万事万物的生息运转均是作画的灵感源泉,顿悟靠的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汇流成河,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点滴与时空碰撞的结果。
1990年,王顺利告别了自己的大学时光,但肩上生活的担子并没有给他继续作画的机会,他只能找了一份儿工作养家糊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感觉到自己不能丢掉画笔,工作之余,他潜心钻研传统山水、花鸟画,一学就是十几年。“当时,我就想着把自己当做实验品吧,只管坚持画画就好,别的啥都别想”。而这十几年一直到在,王顺利依然独自一人在艺术之路上奔忙着,走过很多弯路的他是孤独且快乐的。
道法自然 追求“大我”和“小我”的统一
2000年,王顺利成立了自己的古玩店“京瑞轩”。这是一间萃聚民间古典艺术的古玩屋,更是顺利内心感悟寄居的天堂。
每天清晨,从家里来到京瑞轩,简单整理一下店面后,王顺利便拿起画笔、铺好纸,自第一笔墨泼洒在纸上起,一幅幅或恬静幽远或淡雅轩然的画就在这里问世了。在顺利的画里,你能感受到他洗练的笔墨、夸张的手法;你能体验到他捕捉物体的形和神加之艺术加工后的独特风貌;你能惊叹于烙画的传统美,在寓意深远、妙趣象征中享受艺术的魅力;你还能在他黑、白、灰的色阶变化中体味纯自然带给我们的通灵、静雅之风貌。
顺利最喜欢作水墨画。“太行初春”中的云雾,在群山之间若隐若现,顺利巧妙的留白带给世人无限遐思;“溪流”中的溪水自山后涓涓流出,静在此山中;“烈日独钓”中,渔翁隐身山涧、悠然遁日,一世清凉;“出谷泉声终入海”的水流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浩瀚无边,至于哪里是归宿,浮想联翩。
王顺利在日记中写道:“水墨画主要强调一口气,一种水润灵感之气和墨涨精神之气,这种气也是画家的神驰之气、自然的通达之气。水与墨本无形,但它承载着有形的使命,这便是精神的超脱。这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通过学习理解传统国画的精神,我悟到了这其中的内涵。我一直探索的道法自然,其实是一种体悟自然、展现自我,追求‘大我’与‘小我’统一的精神境界。”
顺利画的画,有撕了的,有送人的,有收藏的,也有卖出去的,数量早已不计其数。七八年前,迷上烙画的他曾一度致力烙画艺术,几年过去了,烙画技术纯熟的他却发现自己的眼睛竟然花了。由于作烙画时会产生浓烟,加上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两三天的长时间眼睛疲劳,现在,刚刚四十出头的他就得戴上老花镜。
王顺利说:“情感的表达是社会、人生阅历的再现,是思想的修为,是道与德的展现,是中国画的精髓,更是我人生的追求。”(原标题:开封中国画研究院画师王顺利:追求道法自然体悟自然展现自我)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东方今报(2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