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华夏和韵”河南佛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河南佛学院艺术团展演将在河南人民会堂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相国寺梵呗”将在这场独特的视听盛宴中上演,今日,请跟随东方今报记者的脚步,提前领略相国寺梵音的庄严与纯净。
□东方今报记者 孙川川/文 闫善良/图
【乐史】华夏梵音消八苦
梵乐和佛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白马驮经,佛教传入中华,梵呗也开始在我国流传。早期的中国佛教活动自然完全承袭梵呗形制,即佛教史上称做“西域化”讲经的吟唱方式,梵唱由是冉冉升起于中华大地。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盛于唐宋。自创建之始便有乐僧越仁大师、虚真大师在寺院演奏佛乐。至唐天宝年间,大相国寺已出现完整的乐队,到唐大历年间,寺院将向佛献乐定为制度,开坛讲经必有乐队献乐。
北宋时期,在皇家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大批乐僧组成的专业乐队。每到朝廷及寺院举行重大佛事活动,大相国寺梵乐团就会献乐演出,规模宏大,堪称举世无双。此时的大相国寺佛乐,不仅在最大限度上代表着帝王礼仪之乐,也是中原传统音乐最典型的代表。
之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大相国寺梵乐的传承一直没有间断。直至上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僧人再度离寺,大相国寺被改为中山市场,大相国寺梵乐活动中止。
1992年,在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关怀下,大相国寺重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千年古刹,迎来中兴,2002年,为使大相国寺历史上极负盛名且已近失传的佛乐再度重光,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亲任团长,成立了大相国寺梵乐团,开始致力大相国寺传统梵乐的挖掘整理,并先后聘请十余位国内著名的音乐教授,到寺指导和培训乐僧。
【乐器】独有乐器超凡脱俗
器乐在梵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相国寺梵乐演奏也包括法器和乐器。
用于念经时的发生器为法器,如振金铎、木鱼、钟鼓等;用于单独演奏也可诵经时伴奏的称为乐器。和其他地方寺院梵乐团相比,大相国寺梵乐的演奏工具除了佛寺中共有的钟、磬、铎等法器外,还有大量的古代乐器,如筹、鼓、阮咸、古琴、瑟等。
而在这些乐器中,最独特的当数筹、陶埙和锡管。
筹这种乐器颇为罕见,是大相国寺梵乐表演中主要的演奏乐器之一,佛教界目前只有大相国寺保存有筹。它像笛又像箫,发出的声音却与笛、箫大不一样。筹的韵律兼具箫之哀婉和笛之悠扬,却又别具一格,闻之颇有超尘脱俗之感。
包括谭盾在内的许多著名音乐家听后均为之倾倒,并大加推崇。它的吹奏方法很特别,学起来难度很大,目前只有少数乐僧习得筹的吹法技艺。
除此之外,大相国寺还有种古朴乐器陶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音色浑厚而纯正,绵绵不绝。锡管是大相国寺独有的乐器,体态小巧,具有8个孔,一个竹哨子,如同铅笔长短,声音洪亮,犀利奔放。
【乐师】一代代的口传心授
任何乐器都是静止的,只有人来演奏,才能散发出美妙的音符,悠扬千古。
在大相国寺梵乐的千年传承中,有许多乐僧的名字被历史永久铭刻,而在如今大相国寺的院落中,有这样一位年近九旬的乐僧,不时演奏着能涤荡世人灵魂的曲调。
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性传承人释隆江,6岁时,他出家大相国寺,开始跟随老一辈乐僧学习佛乐演奏,1957年曾获得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二等奖,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赵朴初先生听后曾用“梵音海潮、虚远淡静”来形容大相国寺梵乐的庄严和典雅,赞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释隆江法师的演奏方法独特,对佛乐的内涵有着完美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是目前全国唯一佛教筹乐演奏老人,他演奏的乐器“筹”,被誉为“世界之绝唱,佛家之仙乐”。
一代代乐僧们的口传心授,是大相国寺梵乐得以传承千年的基础,如今,他将“筹”的演奏技法传授给了年轻一代乐僧释源悟,自己负责锡管的演奏,他手中的锡管由他自己制作,并自己揣摩出了一首很适合他的锡管吹奏的乐曲《油葫芦》。而另一项特殊乐器陶埙的演奏者,是年轻乐僧释源征。
年轻的乐僧逐渐担负起梵音传唱的重任,目前,除锡管外,其他乐器均由年轻乐僧演奏。
【乐团】梵呗曲韵魅力无限
近年来,大相国寺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使久已失传的佛乐表演得以再现。2002年,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为弘扬传统文化,专门培养了专职乐僧二十余名,并经过精心组织,目前编排了《白马驮经》、《相国霜钟》、《普庵咒》等数十首佛乐曲目。
为继承和弘扬大相国寺皇家佛乐的优良传统文化,在寺院僧侣和音乐专家的齐心协力下,大相国寺梵乐团走出寺院、登上了许多综合性的舞台和专业的音乐厅,并远播海内外。
如今,大相国寺佛乐形成了自身随缘随即且以提升道德、净化人心、祥和社会为目标的自由风格,随着大相国寺梵乐团走出寺院演出,梵呗逐渐去除神秘和专属的躯壳,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接受与喜欢。它承载着历史的积蕴,穿越千年,远播四方,涤荡着每一位听者的心尘。
大相国寺乐僧隆江和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标题:大相国寺梵呗 千年吟唱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