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仕元后,赵孟頫曾有一段衣锦还乡、才子佳人的故事,后来更有一段欲风流却未得逞的故事。话说赵孟頫自京城回到江南湖州身亲,在某寺庙见到一幅墨竹图,很是欣赏,打听之下,方知画家是才女,兼善诗书,名管道升。这可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先祖乃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赵孟頫与管道升相见,眉目传情,互为倾慕,以艺相交,终成正果。
但赵孟頫也不能免俗,婚后约二十年,他欲纳妾,给妻子写了一首小曲:“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有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其妻也善曲,回了他一首:“你侬我侬特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喜欢啊/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槨”。赵孟頫读之又羞又怕,只得断了此念。
从符号学观点看,这两首小曲的所指都是那“不在场”的含义。若说郑思肖的幽兰无根亦无土,是符号的能指不在场,那么赵孟頫的小曲便是符号的所指不在场。赵孟頫并未纳妾,正因其不在场,才写了这首小曲来向其妻示意,欲使“不在场”变为“在场”。其妻解读了这符号,洞悉了不再场的意义,也以小曲相复,意指另一个不在场的可能性,即末尾一句,以警告其夫。赵孟頫读懂了这小曲背后不在场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出场的后果,不得已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关于符号所指的“不在场”意义,赵孟頫还有一段名画故事。他有个好友叫周密,吴兴人,是杭州一带文人圈里的名家,以写作《武林旧事》等地方志而闻名。周密是个隐逸者,不事新朝,却广交宋末入元的文人,与赵孟頫过往甚密。周密的原籍是山东济南,但他从未回乡,不知故土风物。南宋灭亡后,隐居杭州的周密越发想念北方故土。1295年,适逢赵孟頫从北京回杭州探亲,周密便向他问及济南。赵孟頫到过济南,他向周密讲述了当地景物之美,并作画一幅相赠,描绘济南山水,以寄思乡之情,画名《鹊华秋色图》。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极重要的作品,可谓精品中的精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山水横卷,描绘一片湿地,远处有两座青绿点染的山峰,左峰饱满平圆,称鹊山,右峰坚挺高耸,叫华不注山,时为济南名胜。山前水边有不少绿树,掩映着秋日下金色屋顶的房舍,该是乡居和别墅。
此画笔墨精美,但画家本人却看重其山水之外借景寄情的价值,说是“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丹青即青绿山水,远愁当是周密的怀乡之情,但又何尝不是赵孟頫本人的怀旧之情。尽管画家进京仕元,但他毕竟是宋室宗亲,内心隐情不足为外人道。用符号学术语说,由于这幅画作于杭州而非济南,因此,画中的鹊华二山,皆是符号,其所指并“不在场”。
在个人的层面上说,为了绘制这幅画,赵孟頫得以回忆异地所见的山水景色,而秋色易逝,这山水便包含了伤时之感。同样,周密观赏这幅画,也可以凭想象来享受异地故乡的美景,同时也体会悲秋之情。在家国的层面上说,这幅画的价值不仅是空间上的异地相思,而且是时间上的异世相思。大宋江山已然不再,若说画中鹊华二山的所指意义是两宋王朝,那么这个意义不在场,因为改朝换代,逝者如斯,画家只能以山水符号来指涉这不在场的意义。异地山水只能遥望,昔日山水不可复得,所以画家称“鹊华秋色”为“远愁”。
这幅画可能还另有一个“不在场”的意义,这就是画家借“鹊华秋色”来辩白自己并非“贰臣”,而是心念大宋江山。或许,这才是他心怀“远愁”的真正含义,只是寄人篱下,不可明言,唯能寄情山水。
也正因此,后人对赵孟頫的评价才越来越高。明代王世贞认为赵孟頫开启了有元一代新的文人画风格。董其昌说画中有南宗北宗,而重笔墨渲染的南宗,便包括了“元四家”,并对其襃赞不已。关于元四家究竟何指,说法不一,一说首推赵孟頫。二十世纪中期美国一位华裔学者指出,赵氏的文人画风有继往开来的意义。我认为,赵孟頫的山水画笔墨湿润,符合江南的地理物候,反映了江南文人的性格特征。
这就是说,如果湿润的笔墨是江南文人之阴柔隐忍的性格符号,其所指是元朝统治下已然“不在场”的反抗精神,那么赵孟頫的确需要绘制这样一个符号,否则失落的精神便无从谈起。也许,这才是画家作为宋代王孙而绘制《鹊华秋色图》的隐意所在。段炼【原标题:赵孟頫:山水寄远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