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开封

一花一世界——王冷石谈艺录

2013/10/22 18:11:45 点击数: 【字体:


一花一世界——王冷石谈艺录
王冷石作品


    辛民:“自然”作为中国绘画品第的最高标准,追根溯源,在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是如何体现的?

    王冷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作为宇宙本体,是天道,天道自本自根,自有其规律道理,所以说“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指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而是指一种本性或根本。以自己为法,实际不是有意地去效法某一个东西,而只是顺乎一切事物和世界的本性,顺乎规律,遂其自身固有的性质和变化历程。也可以说“自然”就是“道”,“道”是世界本原,“自然”也就是世界本原。“自然”就是指天道之运行,自然而然,无心自化,即宇宙自然及其规律本身。正因为“道”的一切都顺乎自然,所以万物才能遂其所生,而“道”才能尽其生化万物之功。这就是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的是顺乎自然,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

    庄子将老子的这一思想加以发挥,认为自然作为人格心灵本体,则是合乎善的目的的自我追求,当如此则如此,这也就是后人说的“自然人性”。庄子所指的自然,实即“无为”的道。郭象对《庄子》中“自然”的解释是:“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物各自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并提出了通过“坐忘”、“心斋”达到自由的境界,告诫人们要从形骸、智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还原一个自由、本真的自我,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逍遥。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具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能够让内心总处在一种虚静状态,否则无法摒弃外界的各种干扰与诱惑。这种虚静状态,庄子把它称为“心斋”。摒除一切知虑,以虚静状态,听任自然,逍遥而游,与天地精神往来。通过“心斋”、“坐忘”,逐步遗忘、摒弃一切外在的干扰,就可以进入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只有做到内心的虚静,才能在审美创造中获得高度的自由。

    辛民:“自然”是中国画品第的最高境界,您认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

    王冷石:张彦远说:“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这里的“画之道”就是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在创作活动中,当创作主体处于“凝神遐想”的虚静心态,如果具备足够的能量积蓄,在一定情境的触发下,就会获得对自然的“妙悟”,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自由审美体验。这种自由的审美体验不断积累加强,就会喷薄而出,创作出自然的作品,有了自然的作品,自由的审美体验才可能被传达出来。这既是艺术鉴赏的极致,也是艺术创造之妙理。具体而言,达到最高品第“自然”之道的前提是虚静的审美心境,基础是能量积蓄,核心是“妙悟自然”。

    作为这种合乎“道”的最高品第“自然”,只有在排除个人私欲及其他一切社会功利的前提下,使自己处在一个虚静空灵的心境时,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观照;只有以自己的自然虚静之心体会外物的自然本性,才能实现心与物的自由交流、自然契合;心物契合,加上心从手应,在一定的情境触发下,就会获得自由的审美体验。只有在达到这种自由的审美体验后,才有可能产生自然的作品。

    辛民:“写意”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核心。您如何认识“写意”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王冷石:中国画中的“写意”并不是相对工笔画而言的技法体系,也不是指在绘画中简单地描绘似是而非的图像,而是建立在画家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自然物象深刻体察之上的一种境界。它是一种思维、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高度凝练的情感,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画领域的一种艺术思想。这种“意”的中国艺术观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本质内涵,而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释三大哲学思想构成其“写意”艺术观的基石。 (五)【原标题:一花一世界——王冷石谈艺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2013年10月2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