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回族人较多,大型的回族饭庄便应运而生。民国初年,首推马道街的清真“丰乐楼”。此后,便是鼓楼街的“义和园”,到了20年代,“中西楼”取而代之,成为当时回民饭庄的头一家。
“中西楼”位于鼓楼街现“又一新”处。临街是一座二间门面的楼房,后面是一个四合院。院内建有暖棚,夏日遮阳,冬日避风,掌柜买金章,经营有方,尤重名师,市内汉族酒楼中凡出名的厨师,他都要聘到“中西楼”干上一段时间,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再加上当时社会上层和回民头面人物的扶持,生意逾显兴隆。他经营鱼翅、广肚、燕菜等各类高中档宴席,成为回族头面人物经常出入的场所。当时曾有人评论说:除用肉不同,“又一邨”出啥,“中西楼”出啥,确系实情。至于它的牛羊肉菜、烩三代、烩金银丝、涮羊肉、火爆肚、油爆肚、锅烧肉、焦烧肉、软烧肉、靠山肉、大葱爆肉片,更受各方食客的喜爱。特别是烩三代,成了汉族食客在回族席上的争尝之物。此后,由于多种原因,生意屡遭亏损,遂于1938年破产。在此之际,柜先(会计)吴玉茹、堂倌李振亭、厨师袁国肾、李国建筹集资金,接手经营,并将“中西楼”易名“中兴楼”,以图中兴之举。重开之后,由于这四个人各把一方,精心管理。半年之后便站稳了脚跟。二年之后,“中兴楼”果然中兴,重现了当年盛景。而买家也趁机入股,五人合力,一直经营到建国初期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