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城东南2.5公里有两个村子,分别名曰大中里、小中里。两村东北西南相向,大中里在东北,小中里在西南。1986年地名普查时,两村提供的资料说,很早以前两个村各有一座庙宇(二仙庙),庙宇内又各有一口钟,北面的那个村庄的庙宇里的钟大,就称为大钟里;南面村庄庙宇里的钟小,就叫小钟里,后来谐音为大中里、小中里。对于这种说法,我在2004年写作《博爱地名探源》的时候,就有些疑问。比如,村里的庙宇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是庙宇建立得早,还是村庄建立得早?二者有何联系?
正在我疑虑重重的时候,接到了薛祖本先生的电话。薛祖本先生的祖籍就是大中里村的,他告诉我,经过他的调查了解,村名来历与庙里的大钟没有关系,而应与村旁边的汉墓有关。
我根据祖本先生提供的线索,利用星期天进行考证。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义沟学校的东侧,我见到了这口大钟。钟高约有1.8米,直径1米左右,上面铸有“怀庆府河内县中里村二仙庙”。“(明)成化十五年二月吉日造钟一颗重两千斤”。钟为铁金合金,多年来一直放在露天,虽经历了530多年雨淋日晒,仍无锈迹。
如果村名与钟有关,中里村的建村时间应在明成化十五年之后。据了解,村里的薛姓是最早的村民。证明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寻找薛姓的家谱,可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谁保存有《薛氏家谱》。所幸我的战友薛建国就是这个村的。我便驱车到了建国的家,原来薛建国就是持谱人!建国拿出包了几层布、白线装订的旧家谱。谱中记载:第一世始祖澍,字时卿,号朴庵,行一,配贾氏,一品夫人,元通议大夫,吏部尚书兼……事,崇杞乡贤。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薛澍传:薛澍,字时卿,修武人。博极群书,宗主孔孟,以进士授承务郎主事,历昇榷茶都转运使,吏部尚书。父、祖俱封河内郡侯(《怀庆府志·人物志》)。那么,大中里村的薛氏是何时迁移到此呢?《薛氏家谱·续修宗谱序》还记载:薛氏的老人们常说,咱薛家老坟薛澍做官后,在这里竖过旗,竖旗后还在这里住了一个月零八天才回去。另据资料表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薛澍荣登丙申科进士,在殿试中一举夺魁,被元成宗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这说明大中里村在元成宗元贞二年就已经存在,即明成化十五年的前183年,就有了大中里村。显然,该村名与二仙庙内的大钟没有关系。
那么,有没有一座汉冢呢?薛建国把我领到位于村东北的松林路与冢沁线交界的地方告诉我,河桥的南侧就是大冢,前几年扩抢修公路时被平掉了。这个冢原先很大,因耕地、挖土等原因,年复一年损毁,到它平掉时还有五六米高。薛建国告诉我,在小中里的村南也有个汉冢,比大中里的汉冢小些。可见,大中里原为大冢里;小中里原为小冢里,天长日久,才演变成为大中里和小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