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子夏西河设教

2013/11/11 16:40:59 点击数: 【字体:

子夏西河设教


    春秋时期,合阳这块地方属于晋的西河之地。后来韩赵魏三国分晋,合阳属魏,仍称西河,至今县境内耸立的魏长城遗址还在默默地诉说着这段历史。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魏文侯伐郑得胜,在合水北岸筑了一座城,称为“合阳城”,从此始有合阳之名。魏文侯的老师便是孔子的高徒、孔门七十二大贤之一的子夏,他在西河设教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成为合阳人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滥觞。

  子夏(公元前207年—?)是春秋末年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一说为卫国人。姓卜,名商。人们尊称他为卜子。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去世后,子夏到魏国的西河讲学,教授生徒。《礼记·檀弓》篇记载,曾子对子夏说,“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汝)退而老于西河之上。”这是子夏退老于西河最早的记载。他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收历史教训,防止臣下篡夺。他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提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和“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等观点。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学生,魏文侯也尊他为师。《史记·魏世家》载,“文侯受子夏经艺,由此得誉于诸侯。”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载,“文侯以卜子夏为师,四方贤士多归之。”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据传子夏当年设教的地方在黄河中的飞浮山上。《雍胜略》载:“(飞浮)山在黄河中,俗传与河水为升降,上有子夏石室。”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本《合阳县全志》载:“飞浮山,亦距县城四十里,在县东河中,未出水面,或谓其峰似倒,而山根翻上,上平如砥。旧志云,俗传与水为浮沉。新志(即《宰莘退食录》原本也)云,今已没,士人谓其有时而见焉。”这真是一座神秘无比的山!“浮山跃浪”为洽川八景之一,子夏设教于上,一定是看中了山的神秘和环境的幽静。飞浮山自清顺治丁酉岁(1657年)再次浮出水面后,至今再未显露真容。一生坚持抗清的顾炎武先生《赋得子夏石室送康太乙归夏阳》诗中有句:“子夏读书室,临河四望开。山从雷首去,浪拂禹门来。”曾在清雍正年间任漕运总督的合阳人张大有(1675-1730年)有一首《子夏读书洞》诗:“孤屿水中央,先贤退老方。河流冲不断,云水郁苍茫。胜地山川永,遗风岁月长。春秋多奥旨,亲炙愧公羊。”随着飞浮山的沉没,子夏石室自然早已不存。清康熙年间又在洽川莘里村东修建卜子石室,以纪念这位古代的教育学家。清代合阳布衣诗人康乃心(1643-1707年)所撰《卜子石室记》碑文载:“康熙己巳,进士许公与其仲弟及李君、潘君,倡建石室于所居之莘里村东南。高可数丈,仰窥云汉,俯瞰河流,肖卜子其中,衣冠剑佩,威仪俨然。又于其上祀文昌、魁星,以应天象,昭文明焉。”康熙己巳为公元1689年,许公即许攀桂,莘里村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其仲弟即许攀麟。被誉为“汉隶精华”的《曹全碑》即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在其家后院打井时出土。他们倡建卜子石室的目的是延续子夏在西河开创的重教风气,“诸生以时瞻拜,怀古兴,思风雅,颂春秋,遗文俱在,班班可考。所云邹鲁文学,岂必游而求之他邦乎?士苟有志,通经学古,毋背其师说,是即圣贤所期待也。”(《卜子石室记》)石室外还广植桃树,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石室桃花”亦为洽川八景之一。石室在解放前坍毁,已无踪迹。2005年,寓居山东烟台的原《青海日报》总编、合阳人马良骥先生从古玩市场上高价购得一幅摄于1933年的卜子石室照片,可与许秉简《洽阳记略》中所绘的“石室桃花”图相互印证,使我们能够一睹当年卜子石室的风貌,也许洽川景区还会依据当年照片,重修这一建筑,既为人们缅怀子夏这位伟大的古代教育家提供一处场所,也为景区增添一处人文景点。

  子夏去世后葬在合阳徐水南岸的大原头,称“卜子坟”或“子夏陵”。群众把“卜子坟”音念转了,俗呼“跛子坟”。清乾隆本《合阳县全志》和成书于1928年的《合阳新志材料》对子夏陵均有记载。作者:史耀增【原标题:子夏西河设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渭南新闻网 2010-06-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